rb08

大青山摩崖岩刻

■高培萱

在呼和浩特市区北边的大青山山脉中,至今保存着许多比较完好无损的摩崖岩刻,其中有不少是古代艺人工匠雕刻艺术的优秀作品。

摩崖岩刻,又称“摩崖雕刻”,是古代石雕艺术中的一种。摩崖岩刻不同于一般随意凿刻的古代岩画,它是古人们专门选择在山崖陡峭的石壁上,经过艺人画底打样后,由工匠精雕细刻、劈凿而成的精美石刻艺术作品。岩刻的内容主要以神佛造像为主,兼刻经文、佛塔等。

呼和浩特地区的摩崖岩刻主要集中在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南麓。其中较著名的有 :呼和浩特北郊的红山口沟岩刻,西北郊的姑子庙沟岩刻,喇嘛洞召银洞山的岩刻,土左旗的白塔山岩刻。

红山口沟岩刻,位于呼和浩特北郊毫沁营乡红山口村北的红山口沟内约3.5公里处。这里环境雅致,中间沟弯水曲,两侧山崖峭立。在距沟底高约100多米的峭壁上,雕有一高一矮的两尊佛像,高者8米有余,矮者3米左右,均坐于莲花座上。佛像面目安祥, 体态丰满,显得古朴庄重。从造形的特点看,年代久远,应该是呼和浩特最早的摩崖岩刻之一。

姑子庙沟岩刻,位于呼和浩特攸攸板乡东棚子村北的姑子庙沟内约1.5公里处。当地曾有姑子庙一座。在原庙址西南的岩壁上,雕有释迦佛、菩萨像、藏式佛塔以及蒙、藏文字的“六字真言”等。岩壁上的人像较小,高约1尺。释迦佛、菩萨像均呈坐姿。释迦佛双手合于胸前,面目慈悲。菩萨手中持物,表情严肃。整个雕刻手法精炼,线条流畅。据考证为明清时期作品。

喇嘛洞召银洞山岩刻,位于呼和浩特土左旗毕克齐镇喇嘛洞召(广化寺)的银洞山上。在银洞两侧的山崖峭壁上, 大大小小的神佛造像达百余尊之多,其中有释迦牟尼、弥勒佛、长寿佛、药师佛、四臂观音、白教始祖米拉日巴、战神玛哈嘎拉、金刚手菩萨、宗喀巴三师像、妙音天女、文殊菩萨等等。所刻造像大小不一,大者数尺,小者尺余,神态各异。

喇嘛洞召银洞山的岩刻,是明清两代沿续数百年之久不断凿刻而成的艺术佳作,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最精美的一处摩崖岩刻。

白塔山岩刻,位于呼和浩特土左旗宾州亥乡东讨合气村西北约1.5公里处的白塔山上。白塔山山崖陡峻,整个山势形如簸箕。山崖的岩刻顺山势分五层凿刻。雕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种佛像,菩萨、金刚、明王等。还有用蒙、藏、梵等文字刻成的佛教经文、咒语等。其内容之繁、数量之多、面积之广,都是呼和浩特地区少有的大青山摩崖岩刻。

呼和浩特的大青山山脉中的摩崖岩刻,既有神态各异的人物,还有独具特色的藏式佛塔和梵文、蒙文、藏文的经文文字,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北疆文化的极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