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在乌素图杏花谷举行
●本报记者 吕会生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志愿服务情暖人心……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城镇社区到乡村,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今年,呼和浩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6个,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7条,进一步增加文明实践覆盖面;今年,呼和浩特举办“多彩实践 乐享假期”寒暑期未成年人实践活动400余场,打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品牌及项目15个;今年,呼和浩特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活动1万余场次,服务人数20余万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4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幸福工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系统工程,努力创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以高标准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蓄势赋能。
坚持为民初心
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文明城市创建,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呼和浩特市始终围绕为民惠民利民靠民的工作理念,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落到群众关切的“小利益”,把群众之所盼就是创建之所为根植于心。
针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区管理等短板弱项,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市民文明素质八大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集贸市场以及包联共建、区市联动等长效机制,常态长效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开展探头监控+实地指导,发现问题12543个,整改12401个,整改率99%。
“背街小巷果皮、纸屑不见了,路面平整了,大雨过后也没有积水了。”说起呼和浩特市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生活在呼和浩特已有20多年的老梁深有感触。今年,呼和浩特市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12345热线、市委网信办、市融媒体中心的联动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温暖工程、吃水难、物业服务不到位等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推动市民诉求的快速解决。截至目前,推动解决基础公共设施、水电气暖、环境卫生等各类问题5.1万件。
“交通违法”随手拍、“分餐不分爱 公勺公筷保健康”随手拍、“文明随手拍”等系列活动,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到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中来,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家园感、归属感。
深化文明培育
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一辆轿车侧翻起火,冲上去紧急救人的马玉彬、仝伟;曾主营汉堡的西餐厅老板杜一伟将信用看得比金钱还重要,主动闭店为会员退钱……无不诠释着“青城好人”的模样。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厚植文明土壤,传播文明理念,倡树德育新风,是呼和浩特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成熟实践。
今年,呼和浩特市共选树内蒙古好人、青城好人37人,新时代好少年104名,入选“中国好人榜”1人。组织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德耀青城”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基层宣讲、好人见面会等活动180余场,推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公共场所共计1900余处。
文明培育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呼和浩特市深入开展“文明有约 青城共赴”“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青城十礼”等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4800余场次。推出公益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450余个。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有我”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等5000余场次,让文明浸润群众心底,融入城市血脉。
依托“青城之光”理论宣讲团、理论学习轻骑兵开展诚信宣讲1800余场。重点打造“‘诚’就美好青城”诚信宣传工作品牌,刊发相关报道1800余篇(条),在中央和自治区媒体报道相关稿件340余篇。创排演出二人台小戏《一诺千金》等诚信主题剧目19个,演出230余场次,举办诚信主题书信征文、演讲比赛等各类诚信教育活动3000余场,刊播公益广告1250余小时。
一系列举措和行动,让现代文明生活理念、方式渐成群众行动自觉。
推进文明创建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
呼和浩特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高质量承办“文明新风进万家”——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度农村牧区移风易俗故事汇。在全市选树移风易俗工作先进村24个,入选全区移风易俗优秀案例选编3篇。扎实推进“一约四会”建设,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960余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
“推行村规民约后,我们都自觉遵守,现在村里面貌一新,矛盾纠纷少了,宴席从简、邻里和睦。”新城区水泉村村民申俊英感慨地说。
呼和浩特市还强化“红白理事会”等四会组织约束力,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00份。创作推出《禁赌》等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29部,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讲100余场,举办了“青城有爱 杏福有你”集体婚礼、交友联谊活动。
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组织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市“结对共建共育文明”活动,培育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品牌59个。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呼和浩特市建立家庭文明建设“一月一活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德耀青城 好风传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等活动200余场,在全社会形成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的浓厚氛围。
创建文明校园是坚持立德树人、塑造美好心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培育基础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年,呼和浩特市举办“立德树人少年时 强国复兴担大任”全方位育人品牌发布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等青少年系列主题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预防网络沉迷等主题实践活动1200余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呼和浩特市举办了“邻聚力·共享家”共建美好幸福家园呼和浩特市第二届社区邻里节活动240余场,参与活动群众达两万余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城美,最美是文明。如今,呼和浩特市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魅力、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生活因文明更美好。文明城市创建奋进路上,呼和浩特市正用“蝶变”的新丝线,连起市民愿景,凝聚奋斗共识,化作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奏响新时代的文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