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08

拜谒武侯祠

●张文静

成都武侯祠门前的黄葛树,枝蔓藤条,五根硕壮主干丝缕缠绕,曲回圆蓬,直耸云天。景区内游人如织,瞻仰先贤的人们纷纷拍照留念,重温一代良相的丰功卓绩。我在这样的仲春时节只身拜谒武侯祠,也不禁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成都武侯祠前身汉昭烈庙距今已1800余年,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葬于成都汉昭烈帝庙惠陵。后来,明朝宗室蜀王朱椿下令将原本两处的塑像搬至现址武侯祠内,于是刘备墓与武侯祠合建一处,历经风雨,现存主体建筑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修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合祀遗址。

重温那一段历史,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诸葛孔明“木牛流马”“八阵图”挥斥方遒,惊艳了历史的天空,“八阵图”战法,八个方阵灵活调配,运用自如;诸葛孔明带兵有纪律,扎营横平竖直,皆应绳墨。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外交家,外交场上舌战群儒;内政图志发展农业,潜心研究灌溉,修复都江堰;他注重经济,要求贵妇民间妇人学织蜀锦,高明论断“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隆中对》三百五十字,决定了后来十多年的历史,帮刘备打下三分天下的伟业;《出师表》乃经纶满腹,语出惊人,字字珠玑,言辞诚恳,有道是读《出师表》不哭者,此人不懂得忠诚;《诫子书》教育后人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如何珍惜时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激励人们要成为品学兼优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警示人们不珍惜时光,不坚持自己的初心,就会“多不接世”被时代淘汰。他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修炼自身,用法家的思想治理国家。带着如此景仰与崇敬的心情,我走进成都武侯祠。

在成都武侯祠前院里最主要的就是两块石碑,唐碑,明碑。右边的唐碑,是唐朝公元809年宰相武元衡来成都拜祭武侯祠之后专门为诸葛亮建立的,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镌刻。因为唐碑的文章、书法、镌刻都堪称一绝,因而被称为“三绝碑”。这块碑文中记述了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执法以及治军的才华与智慧,和唐朝的人们对诸葛亮高度的评价,对后世人们重新认识诸葛亮其人、其作为,有很大的人文思想价值,书法镌刻之精美的美学价值也堪称一绝,令人回味无穷,视为经典。左边明碑碑文字迹清晰可识,主要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是刘备宗庙留存至今的有力见证。

二门内长廊壁上,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笔法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刻工精良。

跨过二门是刘备汉昭烈庙的正殿,大殿单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砖墙,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正中是蜀汉帝刘备塑像,偏殿长廊是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的塑像。值得一提的是,在正殿里有一篇《先主传》刻在木板上长十余米,通过文字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刘备:坚韧、仁慈、沉稳,又侠义的刘备,和我们在《三国演义》中读到的刘备人物形象可能还有所不同。在《后主传》旁边悬挂着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沈尹默书法作品《隆中对》,《隆中对》文中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的创业精神被镌刻得更加熠熠生辉,激励鞭策着后人。两侧偏殿文臣、武将廊雕像各14位,共28位雕像,或英武俊朗、或儒雅倜傥,明清时期的雕刻风格显著: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面部多圆润,四方脸,赤橙黄绿青蓝紫赭色浸染,不仅使人们领略了三国蜀地文臣武将的风采,并简要了解到他们的生卒年龄和时任职位,以及卓越功绩与履历,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雕刻之美一览无余。

再往后走就到了诸葛亮殿(即静远堂),门楣悬挂匾额由郭沫若撰写的楹联“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内柱为董必武所题: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古朴的大殿显得庄重肃穆,祠内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三代塑像。诸葛亮塑像目光炯炯,羽扇纶巾,超然脱俗,令人肃然起敬,堂前鲜花簇拥,据称一年四季各地来拜谒游客不断,鲜花不断。两侧陪祀子诸葛瞻、孙诸葛尚。此殿匾联、楹联、碑刻甚多,殿前高悬“名垂宇宙”大匾,赞誉诸葛亮名满天下,此匾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所书。

在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处人文景观,祠中一隅室外长廊,亭畔翠竹摇曳,荷花池绿水涟漪,廊内墙壁《诸葛亮遗存精选系列展》十余米铺陈,展览以诸葛亮青少年故居隆中的武侯祠为始,以纪念诸葛亮为国捐躯的双忠祠为末,涵盖全国现存的隆中武侯祠、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宜宾丞相祠、保山武侯祠、祁山武侯祠、木门道武侯祠、五丈原诸葛亮庙、勉县武侯祠、武侯墓、诸葛双忠祠共12所武侯祠的相关图片资料展。展览讲述了凝结在人们心中以纪念诸葛亮的祠庙、遗迹为基础的兴复汉室、矢志不渝的北伐初心,以及后人对其功高百代、精神永传的无限追忆和瞻仰。在中国的第一个武侯祠定军山,定军山下的武侯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临终时上表刘禅:“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有田十五顷”,身为臣相,以国运为己任,八百株桑用来兴农事抓经济,十五顷薄田彰显一代良相的清明自洁。定军山下武侯墓前,千年古柏苍雄茁然,凌霄花开放,满园丹桂飘香,一代良相“高风亮节与天齐,蜀汉遗骨万年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遗风流韵绵延至今。

景区园内还有古柏斋、广益堂等配套场馆,古柏斋门前赫然题联“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李商隐诗词);广益堂集孔子孟子文句之楹联“自任以天下之重如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小小门庭皆透露着古朴雅致的风韵,与诸殿浑然天成、相互辉映。

武侯祠历史遗迹众多,不仅具有自然古朴典雅的人文精神的园林意境,同时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三国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数段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令后人垂岸膜拜,流连忘返。那是个英雄辈出、逆流而上的时代,日月旋转的宏图野望、沧海横流的英雄豪情,那些闪烁着智慧与生命之美的个体,在星汉灿烂的夜空,激荡张扬着人生理想;在日月昭昭的天空,挥洒托付着家国情怀,而长风破浪,美名远扬。

追古抚今,发古幽思。诸葛亮初心不变、信念执着及坚持不渝的高贵品德,至今仍闪耀着人性智慧的光芒,亦如后代贤哲对他所作评价:“善始善终者人皆效之,因其能安顺万物根本,与大道共存。”此谓大道至简,就像涓涓流水,一路流淌,最后汇入江河大海,方得始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