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自诚信建设工程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调度、协调推进重要作用,不折不扣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为守好诚信建设最后一道防线贡献政法力量。
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度”,促进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全市政法各单位聚焦诚信建设工程重点任务,紧扣司法公信领域目标任务,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协作、深化联动、快速推进,重拳打击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老赖”,严肃查办消极执行、违法执行问题,提高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率、畅通办案衔接流程、强化矛盾化解能力,形成依法惩治拒执犯罪的强大合力,及时兑现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加大成效梳理和宣传力度,开辟司法公信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在司法公信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提升公众的认可度,讲好司法公信故事。
增强公开“透明度”,保障司法公信可感可触可见。全市政法机关进一步深化公开质效,全力打造司法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全市两级人民法院今年已公开裁判文书7545篇,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991人次,首执案件终本数1713件。市人民检察院今年累计发布程序性信息2400条,公开法律文书5份,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发布司法公信信息38条。市公安局今年累计接处全市警情268386起,同比下降9.9%,下发执法巡查通报21次,开展个案监督23起,下发督办意见6份、检查建议1份,累计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5405份。市司法局对全市符合条件的15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2023年度诚信等级评估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步推送至公检法机关。建立曝光台,定期公示市属律师事务所及律师惩戒处罚决定,截至6月中旬已公示2期。此外,全市政法各单位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社会各群体走进政法机关,更加直观地了解政法机关的工作流程和办案情况,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公众对政法机关的信任度。
强化能动履职“拓深度”,推动司法公信向纵深发展。全市政法各单位积极出台一系列便民利企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全市两级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涉执信访案件的化解力度,通过联合接访、发函催办、现场督办等方式,围绕案件症结和诉求认真研究解决办法,耐心向当事人释明案件处理过程,着力推进“有信必复”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共化解信访案件62件。市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截至目前,开展“送法护企”活动30余场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法律服务,增强了企业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市公安局从警务工作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最大限度挖掘各类群防群治资源,武川县分局建立实施“1+9+N”救援救助应急新模式,依托公安机关“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平台和3镇6乡、9个救援救助应急保障区,123支救援救助应急队伍,高效处置紧急事件。截至目前,共处置各类救援救助67起,170余人。市司法局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便民利企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办证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涉企纠纷调解、涉企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2024年至今,各公证机构压缩时限办证10175件、办理公证“只跑一次”事项6197件、“零接触”公证1966件、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824次,涉企公证1342件。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统一法律援助服务标准、法律援助补贴标准。目前,全市市域通办模式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申请法律服务的效率,依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