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很多年里,我一直觉得这个节气没什么存在感,仿佛一个没有个性的平庸之人,身上没有突出的特征,也没有什么傲人的成绩可以炫耀,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这几年认真学习了二十四节气之后,才发现其实处暑有其鲜明的特征。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最典型的特征是暑气散尽,凉风渐起。处暑,可以理解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之前,虽然已立秋,但依旧是三伏天,而且炎热几乎到了极致,尤其是闷热的桑拿天作祟,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凉爽的秋意。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闷热的大帐篷里一般,任凭暑气蒸腾而无能为力。处暑一到,闷热的大帐篷被“呼啦”一下掀开,突然之间就天清气朗,清爽之气奔涌而来,整个世界通透了,丝丝缕缕的凉意就这样如约而至。
袅袅凉风终于来了,这份久违的清凉让人仿佛从混沌中醒来一样,无比清醒和惬意。这时的凉,不是空调炮制的小范围清凉,也不是一场急雨之后的短暂清凉,而是大自然深处的清凉之气。从此之后,炎热散去,清凉驻扎,大自然正式开启清凉模式。
处暑就是这样一个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自此气温逐步走低。这样说来,处暑便是炎热与清凉的分界线。
不过,处暑绝不仅仅是分界线这么简单。随着气温的走低,自然万物开始调整生存姿态,来顺应节气的变化,以适应四季流转的节奏。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处暑时节老鹰开始捕猎鸟类,天地间的草木开始凋零,农作物开始成熟。天地万物感应到季节的凉意,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
很多人可能并未留意到这些物候特征的变化,不过处暑之后,肉眼可见的是周围风景的变化。袅袅凉风,仿佛吹开了天地之间的混浊之气,把天与地的距离拉远,营造出天高云淡的诗意境界。当你出门时,一股清凉的风拂面而来,舒爽的感觉立即从肌肤蔓延开来。你一定会忍不住抬头望一望天空,惊叹道:“天凉好个秋!”天空明澈而高远,云朵悠闲自在地浮动着,天空似乎在刻意营造一个属于秋天的浪漫时刻。这个时节,虽然比不上春天的新鲜与绚丽,但也算得上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气温不高不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时候。
而且,这个时节多了一份成熟深沉之美。俗话说:“秋不凉,籽不黄。”袅袅凉风吹拂,庄稼开始成熟。“禾乃登”,“登”是成熟的意思。五谷丰登,到处一派丰饶富足的景象。“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你去田野里走一遭,一定会被那种成熟的气息迷倒。玉米露出了金灿灿的牙齿,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谷子谦逊地垂下头颅,谷香四溢,时光正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的播种,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秋风染红了苹果的脸,金黄的鸭梨高悬在枝头,紫色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丰收的甜蜜弥漫着,幸福的味道也弥漫着。
处暑凉风起,叶落已惊秋。不过,此时未见丝毫秋天的凋敝之气。处暑,真算是人间好时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