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力
从前,日色很缓,时光很慢。
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常常给朋友和家人写信。一封信不紧不慢地写起来,塞进信封里,用胶水封口,贴上足额的邮票,投进校门口绿色的邮筒里,剩下的日子就是漫长的等待。从寄出到收到回信,一来一去得半个月。无论是写信还是收信,都带着一种仪式感。
我最期待的是家书,父亲啰唆的话语,读起来特别温馨。无数次枕着家书入睡,想象着母亲在旁边口述,父亲吃力书写的样子,常常心酸又感动。老家来的信,有时竟然舍不得立即打开看,等吃过晚饭再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着读着常常泪流满面。都说家书抵万金,我那时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了。
刚参加工作时,我喜欢坐绿皮火车旅行,到与故乡不一样的地方看看。一年中,我有一小半时间在外旅行,边游玩边写作。我在泰山看过日出,那天觉得不过瘾,第二天又看了一次;在云南丽江住过一个多月,烧火做饭,喝茶写作,将一段岁月融入了丽江;我还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辗转多日去了西藏。别人都巴不得快去快回,而我觉得越慢越好,因为实在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慢慢旅行,让我融入跟以前不一样的生活,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前去远方的亲戚家都要带衣物,不能当天来回。夜宿亲戚家,围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更能增加彼此间的感情。小时候我最喜欢住在外婆家,几乎每个暑假都赖在外婆家不愿回来。除了外公外婆疼爱我,还因为有伙伴一起玩耍,钓鱼摸虾,漫长的暑假过得优哉游哉。每次去外婆家,她见我抱着衣物,总爱打趣地问:“小崽子,又打算来住多久呀?”然后笑着拉我进屋,好吃好喝招待着,现在想想就觉得幸福。
以前家里来客人了,父母总要炖上一个菜,没有炖菜显得不够诚心。鸡总是提前杀好,洗净切好后放土罐里慢慢炖,老鸡得炖半天,越炖越香。在外读书时,放寒暑假回家,父母也会给我炖一只鸡补补。半天工夫才炖好,尽管炖得很慢,却特别有味道。
诗人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每每读到这首诗,都会想起从前的慢生活,觉得有一种温暖在心底慢慢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