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会生)记者获悉,2021年以来,为有效激发农村牧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自治区逐步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全区已有1678名“田秀才”获评各专业等级职称,树立起了农牧民职称评审“风向标”。
开展农牧民专项职称评审,旨在评审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产业发展、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增收致富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全面激活农牧区人才创新创业激情,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注入源头活水。自治区设立了农村能源、经营管理、休闲农业、养殖、奶食品加工等评审专业,申报人员可自主选择申报农艺(农经)、畜牧(兽医)、工程(农机、水产专业)等3个专业类别高、中、助理级职称。职称评审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分类评价,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对学历、资历、论文、科研成果等不设“门槛”,量身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符合产业特色、符合发展特征的评审细则、评审流程和评审方法,通过专家评审、实践操作、现场观摩、实绩考核等多种模式,实现定性与定量评审的有机融合。
下一步,自治区人社厅将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做好全区农牧民职称评审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搭建好农村牧区乡土人才培育平台载体,鼓励引导农牧民以科技知识和一技之长助力农牧业发展,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