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巧手剪出指尖上的年味

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 通讯员 费娟)一把剪刀,一双巧手,灵巧翻转间纸屑飞落……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回民区祥和花园,探访呼和浩特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淑珍老人,在剪纸文化中感受非遗魅力。

只见马淑珍老人手握剪刀,在没有任何底稿的情况下,只凭一把剪刀在红纸上来回穿梭、游走舞动,顷刻间,纸屑落地,纹案渐显,“双龙迎春”跃然纸上。她说:“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有着吉祥如意、幸福康宁的寓意。2024年是龙年,希望龙年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美满幸福。”

来到马淑珍老人的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腾龙剪纸作品。通过她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作品中龙的造型活灵活现,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好的剪纸作品需要的是前期构思和创意,马淑珍老人从构图、形式、技法上仔细推敲琢磨,从她的剪纸创作中既可以感受到融合在剪纸艺术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浓浓年味。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逢年过节,把鲜艳的剪纸贴在墙上、玻璃上、门上,可营造出浓郁喜庆的氛围,展现出质朴、生动、有趣的造型和艺术魅力。现如今,传统的窗花、墙花、灯花等剪纸形态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依然历久弥新。马淑珍告诉记者,剪纸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的不只是一门技艺,更多的是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她今年结合“龙”元素创作的这些作品,就是想让剪纸焕发新的魅力。

一张张薄薄的红纸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当剪纸遇上新春佳节,那便是透过阳光,映射在窗格上的浓浓年味。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