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通讯员 云娜
大街小巷洗去岁月斑驳,小区楼栋院落次第排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广场公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市民在此休闲怡然自得、好不惬意……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巩固拓展成果,聚焦重点领域,紧盯死角盲区,强力攻坚克难,把一项项“责任清单”实实在在办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统一色调的外墙、宽阔平整的道路、方便快捷的电梯……穿行于主城区各老旧小区,市民都感叹生活环境变化大。
“小区楼道干净整洁,消防通道顺畅,环境越来越美了。我们小区不仅‘好看’,更‘好住’了。”在回民区新华园社区孔东小区,说起社区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变化,居民张爱枝打开了话匣子,“小区安装了充电车棚,不仅解决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还满足了居民安全充电需求。”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规划设计,推动全市形成抓创建、树新风、惠民生、促发展、提效能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创城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建立环境卫生、物业服务企业、集贸市场、共享单车及社区网格员月度考评机制,市民对创城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通过改造治理,如今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呼钢小区生活了多年的居民陈培光高兴地说。
2023年,回民区对呼钢小区进行了大力改造,并在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铺种草坪,栽植树木和应季花卉,提升了整体景观效果,吸引众多居民走进公园休闲、健身。
呼钢小区的变化只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我市对30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全部完工。
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这样的幸福在首府触手可及。
初春时节,家住团结小区的张春丰每天都会下楼锻炼,“以前没这么好的场地,如今家门口建起了游园、广场,还配备了健身器材,每天都想下来转转。”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城市零散空间、裸露地、空闲地块,因地制宜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小微造绿、提质增绿”等惠民工程,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2023年,全市新建公园游园305个,城市绿道和健身步道235公里。一批高颜值的“口袋公园”分散在首府街道和社区各个角落,让广大市民在城市的每个转角,都能遇见最美的风景。今年,我市将继续修整完善城市碎片空间,开发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公园游园200个、城市绿道200公里、节点绿化1000处,让更多首府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如今的呼和浩特,天蓝、水清、地绿、人和、路畅,以文明为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美丽抬眼可见。大美青城也将接续前行,用文明推动城市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