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赛罕区将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作为核心任务,全面向新、向高、向上、向实突围,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赛罕区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先进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中石油科创研发中心、航天六院科创中心以及北斗科创中心。目前,金山高新区通过专家评审的11项重点科技项目正在推进。航天科创中心已完工60%,预计年内可全部建成。依托内蒙古北斗高分应用产业研究院,赛罕区积极引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斗大厦设立联合实验室和科创中心,构建北斗导航产业创业孵化平台,已与10家科技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按照自治区“蒙科聚”厅市联动建设方案,以金桥产业园为核心,建设蒙科聚平台金桥“双创”创新集聚区,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领域科技型初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已腾退小微企业32家,腾退面积5886.93平方米,科技型企业占比从36%提升至42%。鼓励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赛罕区积极落实自治区“双倍增、双提升”行动,上半年推荐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复核22家,推荐申请备案呼和浩特市科技领军企业3家,新增备案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1家。目前,赛罕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3家,科技领军企业12家。实施“三清零、全覆盖”行动,推动“三清零”企业达到18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60%。培育自治区科技服务机构11家,技术经纪人279人,高级经理人7人,申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个。1至6月,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7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945.8万元。1至5月,全区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5.24亿元,赛罕区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达50家,同比增长18.01%。
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赛罕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高端人才团队,推动以种星种业为龙头的玉米育种基地建设。与中国农大玉米改良中心建立工程化单倍体玉米育种应用联合实验室,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建立玉米“南繁北育所”。推动金山高新区承担实施科技兴蒙项目的11家企业与20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国电高科、江苏深蓝航天与西安交大开展航空航天与深地深海技术应用等多个创新成果的转化合作。
赛罕区以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为契机,挖掘沙良物流园国家级陆港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优势,着力将航天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低空经济作为突破点,积极申报设立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保税中心。实施沙良公路港改造工程,重点实施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仓储库等项目,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投身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按照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定位,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3年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92.2亿元,完成工业固投114.5亿元,在自治区83个开发区中排名第五位,在全国178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117位。今年,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继续围绕硅材料、石油化工和未来产业三个重点,创建硅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赛罕区将进一步提升“两个园区”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培育科技型企业,引导企业进入“蒙科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技术交易。积极对接北京、上海、浙江、西安等地建设4个协同机构,形成“双向飞地”,并将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扩展到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等服务平台功能,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整体入驻企业的60%。
赛罕区还将加快推进建设内蒙古“智改数转”创新体验中心,构建智改数转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实训等一站式服务生态,推动企业加速释放数智新动能,加速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0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技术合同登记100项,技术交易额达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