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会生
于鹏现在是玉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员,曾是呼和浩特舰的首位呼和浩特籍退役士兵。他于2017年投身军旅,2019年光荣退伍。身份虽变,但头顶国徽依旧闪耀;服饰虽换,那份热血与执着始终坚守。本色从未更改,初心始终如一。
在部队期间,于鹏担任舰艇雷达兵,多次出色执行各项护卫任务,积极参与严格的实战演练,在多兵种联合行动中表现优秀,屡获上级领导赞誉。任务归来时,他担任引导员,热情地带领家乡人参观他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他还是仪仗队员,在各项大型阅兵和仪仗任务中担任排头兵,多次被评为优秀标兵。作为代理副班长,他带领班级出色完成各项海上观察行动、海盗缉拿演练以及实弹射击操演。
“若有战,召必回。”于鹏坚定地说道,“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当国家面临危难时,冲锋在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2021年7月17日起,河南遭遇连续性强降水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于鹏迅速组织起一支由15名退伍老兵和5辆汽车组成的爱心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河南新乡灾区。暴雨无情,人间有爱。在救援途中,每当车队遇到水深之处,他们便下车乘坐救生艇去营救被困群众。在历时五天五夜的抗洪抢险救援中,他们成功救出群众200余人。白天,他们深入村子救人,晚上,他们与武警一同搬运沙袋,筑起长堤,堵塞决口。直至各地越来越多的爱心救援队抵达新乡后,作为第一批到达灾区实施救援的于鹏一行爱心救援队员,在与当地政府沟通后,决定先行撤离。尽管离开了救援一线,但于鹏仍自发通过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向河南灾区捐款1万元,助力灾后重建。2021年,河南新乡洪门镇政府为他们送来感谢信和锦旗。2023年,于鹏被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授予“最具爱心捐赠个人”荣誉称号,同年获评第十一届呼和浩特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
作为玉泉区城管局的一员,于鹏经常参与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占道经营、店外出摊、乱贴广告、私设地锁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全力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秩序”。“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城管人?”于鹏笑着告诉记者,“只有多站在商户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把城管工作做好。如果仅仅站在城管的角度考虑事情,那绝不是一名合格的城管。”作为一名道德模范,他经常深入社区、部队进行宣讲,诠释向善之美,传播道德之光。他两次应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邀请,拍摄八一建军节宣传片《一声“到”!一生到!》,充分展示我国军人的风采,大力弘扬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
在玉泉区城管局工作期间,于鹏在日常巡逻中经常接触到问路、寻访景点和饭店的游客,于是他开始在小红书上精心制作呼和浩特市旅游攻略,积极宣传家乡呼和浩特的文化和旅游。通过在小红书上撰写详细的呼和浩特市旅游、美食、摄影打卡图文线路,他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热爱美食和自然风光的人们,都能从他的攻略中找到满意的行程安排。于鹏说:“希望我的小红书制作能成为一个让更多人关注青城、爱上青城的窗口,未来我会继续用笔触和图片记录家乡的美好,用语言打动八方来客,用行动传递呼和浩特的力量。”
工作之余,于鹏积极投身助学公益活动。为营造绿色、畅通、和谐的高考交通环境,方便学生和家长出行,每年高考期间,于鹏都会在微信群、公众号上发布信息,动员退伍军人、爱心车主组成爱心车队义务接送高考生。2024年,他们还准备了1000多个医用口罩、80余件矿泉水和100条毛巾免费发放给考生。他还经常深入中小学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捐款捐物。他先后被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授予爱心使者称号,被回民区营坊道回族小学授予“大手拉小手,爱心永传递”最美爱心人士称号,被呼和浩特市金太阳学校、英博双语学校授予最美爱心人士称号,并入选“玉泉好人榜”和“青城好人榜”。
于鹏说:“我坚信,城管蓝能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精彩。”他坚守初心、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军人的本色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