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艳芳
9月28日,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及机坪照明工程完成安装调试,首次全面亮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祖国母亲庆生。10月21日,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围界安防报警探测系统进入初步调试作业阶段,依据机场围界的实际状况,精准调整设备侦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10月22日,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数字化交付技术服务项目完成招标工作,为机场通航运营提供前提保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是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建设攻坚年,目前,各重要工程节点正在如期推进,为2025年顺利实现机场转场通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19日,呼和浩特市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授牌成立,该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专业化服务,重点开发用户市场、撮合绿电绿证交易,为重点用能企业提供碳发展政策咨询、绿电绿证评价、绿电绿证交易辅助、低碳能源咨询等服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积极响应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对绿证绿电工作的相关指示,主动开展绿电绿证采购业务。呼和浩特市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迅速行动,积极提供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完成了1万张绿证采购任务,并将辅助企业完成下半年采购6万张绿证工作计划,帮助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实现全年100%绿电目标。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中油电能售电有限公司副经理弓永戈表示,呼和浩特市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专业且细致的服务,为表达感激之情,他们专门定制了锦旗送到该机构。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一个个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正是我市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写照。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六个工程”、强首府等战略部署,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围绕国家“两重”“两新”等支持政策,积极开展项目储备申报;围绕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经济运行质效进一步提升。
重点项目提速推进。以“双千工程”为引领,聚力抓项目建设、稳经济大盘。截至9月底,全市已开复工重点项目达1175个,完成投资1187亿元。其中,520个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5%,投资进度居全区首位。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分别高于全国、全区13.8个、6.2个百分点,稳居省会前列、自治区第一方阵,投资增长动能强劲。其中,民间投资、新开工项目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增速分别达到29.7%、59.1%、87.7%、220.1%。清洁能源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凸显,投资规模同比增长52.8%,六类市场化新能源、调峰火电、电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协同推进,完成投资138亿元。新能源装机580万千瓦,发电量63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100%、54%,2024年我市首次跻身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50强,位居39位,投资热度居全国第5位。
民间投资动能强劲。今年我市共实施民间投资重点项目425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455亿元,民间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9.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3个百分点,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房地产业、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1倍。我市民间投资潜力不断释放,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细化项目管理,做好冬施项目服务保障,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冲刺四季度,全面打好收官战,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