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破局!首府乳业振翅高飞

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呼和浩特位于北纬40°,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呼和浩特没有辜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多年来一直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经过不断努力,从种植、育种、养殖、生产等环节发力,在伊利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如今呼和浩特的乳业已串联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中国乳都”到“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晋级,乳产业链各环节都饱含科技的力量。

今年11月,凭借在益生菌与母乳研究领域的两项重大突破,伊利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上分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与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位居行业之首。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伊利再次受邀参加开幕式及主题论坛,并携旗下大洋洲乳业展出多品类全球健康产品,向世界传递中国乳业开放强音。

在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中国乳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呼和浩特乳业在伊利等乳业龙头的引领下,通过聚焦上游奶源、推动技术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奶业建设。按照国家关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的重大决策部署,由伊利牵头建设了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问题,汇聚国内外乳业创新资源,利用前沿科技,解决我国乳业瓶颈技术问题。截至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吸纳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120家成员单位,汇聚了10多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20多位海外专家、1000多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组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顶尖乳业智库,充分发挥乳业科技枢纽作用,引领产业升级。

伊利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众多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与创新。在奶牛养殖技术方面,通过创新饲喂技术,全球首创了比外源添加更稳定、更易吸收的原生DHA牛奶;在营养与健康研究方面,全球首创了婴配粉母乳化程度智能评估系统,实现了5大类31种营养素的数字化评价,为婴配粉创制开拓了发展方向;在乳深加工技术和关键原料制备方面,突破了包埋技术、高效分离乳铁蛋白和β-酪蛋白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在可持续包装方面,全国首创高阻隔锁鲜盖,解决热敏性物质需要冷链运输难题;在乳品安全风险防控方面,搭建了全链条管理的乳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预防的跨越;在知识产权方面,搭建了服务于乳业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启乳业专利检索AI新时代……截至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45项,申请专利113项,发表论文152篇,发布标准17项,出版专著3部,以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国乳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伊利多项创新举措和创新成果也已获得国际、国内社会广泛认可,先后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工业大奖、全球食品工业大奖、国际乳业联合会(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亚洲食品创新奖等众多国内外顶尖创新大奖,构筑起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石。

创新成果的丰硕产出,深植于人才资源的坚实支撑。伊利联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青年人才设立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通过科研项目定向支持,吸引青年人才聚焦乳业创新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大赛,探索未来产品研发方向,吸纳年轻人才参与乳业创新发展。

呼和浩特乳业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早已把目光投向了世界舞台,依托伊利等龙头乳企,高水平“走出去”,用全球市场拓展新增长极。伊利在新西兰、荷兰、印尼、泰国设立了海外创新中心,并与全球顶级供应商开展技术合作,凭借深厚的国内市场根基和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推动全球优质资源与产业链生态建设,挖掘更多增量市场空间,加速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步伐。

如今,在伊利、蒙牛两大乳企的引领下,呼和浩特乳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进数智化进程,大力拓展全球市场,以科技创新为翼,锚定“世界乳都”的目标振翅高飞!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