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急诊科里的新春见闻

●本报记者 梁婧姝 文/图

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永不熄灯、24小时为生命护航的地方。在这里,时钟仿佛走得更快,争分夺秒的转运、生死时速的抢救……医护人员总是忙碌着。

1月22日,记者来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这里的医护人员脚步匆匆穿梭于患者中间,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诊断、输液、换药……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姑娘,眼睛进东西了,急诊挂哪个科室?”“手让猫抓伤了,在这儿能打狂犬病疫苗吗?”“想做个CT,应该找谁开单子?”……预检分诊台前,值班护士包文静耐心地一一答复着大家。

“大过年的,谁也不想来医院,来了的一定都很着急。我们尽量为患者做好服务。今天来看病的人不是很多,偶尔能坐下来歇一歇。”对于包文静来说春节值班早已是家常便饭。

“这两天人不算多,我昨天一天也就接诊40人次。受疫情影响,元旦时是人最多的时候,单日接诊500多人次,留观最高峰达40人,医护人员根本忙不过来。150平方米的抢救室最多时挤过40多张床。”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梁燕丽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坐在分诊台一天都动不了地方,不喝水不吃饭也不上厕所,甚至连头都顾不上抬。科里缺人,很多医生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医院所有科室都在尽力帮急诊周转病人,只要有床位,我们就把能收治的病人都收治了。”

病床上的患者、焦急等待的亲友、忙碌的医护人员……在急诊抢救区,“小步快走”成为医护们的标志性步伐。

“姐,我来交接班了。”下午三点不到,梁燕丽拿起了记录本和同事开始进行交接班。

“这个病人有发烧症状,一会儿需要照个CT。”“这个病人需要办理住院手续。”“这个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有糖尿病,正在等待检查结果。”……梁燕丽一边详细记录患者情况,一边询问患者家属目前的状况。交接手续办完后,梁燕丽开始和各个科室联系病人住院的相关事宜。

整个下午,梁燕丽和同事们都忙着为一个又一个病人检查开药、安排住院。“现在明显的感受就是患者变少了,大厅也安静多了。高峰时期真的是忙到‘起飞’,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梁燕丽说。

“急诊就是这样,前一秒还风平浪静,后一秒便是波涛汹涌,谁也无法预知下一个来的是什么样的患者。”进入急诊科工作以来,梁燕丽从来没有过节假日的概念。特别是三年疫情,急诊科作为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前哨”,必须守好急危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目前我市已度过第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医院的急症量也有了显著回落。“但冬季正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春节期间,亲友团聚、外出活动增加,急诊科的压力依然较大。”梁燕丽说。

如今,救护车开进医院的次数有所减少,进抢救室的病人也有所减少。“我们都很高兴。”梁燕丽说。

晚六时,华灯初上,窗外的万家灯火亮起,急诊科里的身影依然忙碌着……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