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首府:民族团结共发展 携手迈步新时代

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古朴典雅的建筑、绿树环绕的假山、飞泻而下的瀑布、云雾缭绕的湖面……走进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美好景象映入眼帘。各族群众相亲相爱,共同守护着绿水青山。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恼包村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其中,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带领各民族村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恼包,推动恼包村产业融合发展。”恼包村驻村第一书记付金城表示,2019年恼包村完成了整村搬迁工作,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恼包村大力发展产业,先后成立了恼包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恼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公司,建设了恼包水世界、观景摩天轮、奥莱购物商城等大型文旅综合体。“经过几年的建设,恼包村以文旅产业为主的平台年产值突破3亿多元,为本村及周边村庄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付金城说。

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多年来,恼包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主题为“巩固成果促振兴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集智聚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繁荣、民生幸福”的产业兴村之路,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使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下转第2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