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医者仁心显大爱

——记第十届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薛咏春

●本报记者 吕会生

薛咏春曾是土左旗人民医院外科总主任、医务科副主任,2022年疫情期间被调任土左旗卫健委主持工作,全力开展抗疫工作。多年来,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行医20多年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2021年他被选树为第十届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作为一名医生,薛咏春在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他走在前、干在前,不管白天黑夜,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个危重的病人。

2019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家休息的薛咏春突然接到医院电话,收治了一名腿部被捅伤的病人,病人生命垂危。薛咏春匆忙赶到医院,雨水浇湿了他的衣服,助手让他换换衣服,可他只是用毛巾擦了一下头上的雨水,穿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病人的病情非常危重,脉搏微弱,薛咏春当机立断,立即急诊手术探查。经过6个小时的急诊手术,终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保住了患者的腿。病人安返病房,薛咏春却一夜未眠,熬红了双眼。当他得知患者没有任何亲人,稍作休息后又主动承担起了陪护的工作。历经两周的辛勤照料,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临行时,患者下跪感谢:“感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薛咏春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一次,一位87岁高龄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前来就诊,因老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内科疾病,手术风险非常大,但不做手术,患者卧床后死亡率很高。面对患者家人期盼的目光,看着病床上痛苦求生的老人,薛咏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决定给老人手术。他积极组织内科、外科、麻醉科医生共同会诊,制定出周全的治疗方案,尽快安排“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经过40分钟的紧张忙碌,手术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3天便可扶拐下地行走,家属感激万分。

一次,薛咏春收治了一名肱骨髁上骨折的7岁男孩。男孩父母离异,陪伴在身边的是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且家庭困难,根本无法交齐手术费。看着年迈的老人和病床上无助的孩子,薛咏春决定帮帮这祖孙俩。他协调医院减免手术费用,自己又掏出2000元垫付手术费。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顾,孩子终于康复出院。孩子的奶奶流着泪表示,这份恩情祖孙二人永难忘怀。

多年来,薛咏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工作和病人,可作为父亲、儿子、丈夫,他欠家人的太多了。随着业务水平的逐步提高, 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行医多年,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深更半夜,只要电话铃声响起,他就迅速赶赴医院救治病人。他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执着,默默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

从医20多年,薛咏春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当遇到患者家属的不理解时,他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他以辛勤的付出、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