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提效能 增服务 抓统筹

市发改委做足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大文章

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2022年,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对标先进、紧盯重点,着力在提效能、增服务、抓统筹上做文章,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投资很舒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评比成效突出部门”荣誉称号。

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快审快办二十条措施》,以服务企业、推进项目为中心,深化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真正做到减要件、减手续、压时间。紧盯办结率、开工率,按计划调度推进全市568个新建项目手续加快办理,力争5月底前应开尽开;强力推动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扭转以往“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传统思维观念,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加强与项目单位沟通,不断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有效经验;加强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利用专项债、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引导功能和带动效应,立足实际,提前谋划储备项目,全力做好资金争取工作。

积极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立足首府优势,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建设“统、管、推、落”四个环节有效衔接,高位推动,专班推进。通过五个任务台账清单、“一规则、两制度”工作机制、“包片指导员”链长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向创新型、内涵式、高质效、可持续方向发展;深度谋划引资对接项目,对接各产业园区,对接项目单位,靠前解决项目建设、生产投产等过程中手续问题。2022年大产业集群共推进实施246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136.98亿元,目前7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实现产值267.74亿元;会同市工信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稳企运行、保供稳价、财政税费、金融信贷、科技创新、园区基建、项目投资、外贸外资、用能用工用地9个方面57条“硬核”政策措施,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平台建设

主动申请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并开通呼和浩特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0家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呼和浩特站),并发布了“纳税e贷”“信用快贷”等71个金融产品,在“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数达10482家,成功授信100笔,授信金额2.39亿元;搭建“蒙企通”政企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诉求受理解决、政策咨询答疑等服务。目前,市本级和9个旗县区平台已上线运行,实现了自治区级、市级、旗县区级三级数据互通互联。平台入驻委办局42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市蒙企通平台累本年新增注册用户43121户,新增诉求处理153条,企业诉求办结率100%,诉求五星满意度95.2%。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自治区、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聚焦发改主责主业,全力打造办事更加便利、准入更加公平、监管更加公正、服务更有温度、政府守信践诺等营商环境软实力。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