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老年病“年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阿尔茨海默病也概莫能外。国家卫健委制定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这些危害因素中的很多种,在年轻人中都日益普遍,这种变化也会带动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最近,一名19岁男孩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北京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报道了一名19岁被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文章中表示,该患者是目前已知最年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据论文作者之一、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贾龙飞介绍,该病例的情况非常罕见,以至于他一度不敢相信检查的结果。但医院采取了多种检测方式,包括世界权威的阿尔兹海默症检查手段——脑脊液指标检查以及PET扫描,最终医生们临床诊断该患者为阿尔兹海默病。
论文称,此前被确诊患上阿尔兹海默病的最年轻患者年龄为21岁,并携带有一种基因突变。而这名19岁的患者是目前已被报道的符合阿尔兹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最年轻病例,同时,该病例没有携带已知的和阿尔兹海默病有关联的基因突变。
全世界每三秒就有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我国目前有一千万患者
统计数据表明,各国人群的平均寿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得以延长,同时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人群数量及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其中发病率最高同时也最常见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世界上每3秒就会有人患上此病,预计到2030年将有82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全球人口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是非正常的老化现象,后期会出现人的性格改变、情绪失控,甚至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等状况,因此位列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超过4000万,同时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存在“三低”,即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比例低,同时这类患者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包括照顾能力不足、照顾资源匮乏、治疗模式单一。
专家:该十九岁病例只是个例 年轻人不必过分担心
事实上,近年来“年轻人为何爱忘事”“‘青年痴呆’是否真的存在”等话题,屡屡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19岁男孩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虽是罕见个例,却让一些年轻人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存在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可能性,而且还带来疾病名称方面的思考——由于阿尔兹海默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该疾病被俗称为“老年痴呆”或已不再合适。
贾龙飞表示,人们不必因为此次发现的罕见病例而过度担心。“现在发现的一些年轻患者,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应该说以前也存在一些年轻人患病,只是因为技术的原因没能得到确认而已。”贾龙飞强调,并不是所有类似的记忆力下降都是阿尔茨海默病。比如,有些人因为一段时间持续的劳累、生活不规律、营养没跟上、休息不好等原因,认知会下降。如果连续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熬夜,短时间内的记忆肯定会是有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就能恢复。总之,年轻人患阿尔茨海默病仍然非常罕见,而且多数存在着基因突变。他同时建议,年轻人应注意规律生活、健康饮食以及体育锻炼,这样可防止记忆力下降,但不必过于担心自己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
“阿尔兹海默病病因不明,无药可治。”这是多年来世界各国许多临床医生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属最常说的一句话。据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致病机制仍未被探明,药物研发基于各项致病假说,其中较为主流的三大假说有——胆碱假说、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假说,此外还有炎症假说、突触损伤假说、脂质代谢异常、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学说等。直至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案。多年来,全球药企投入了巨大的经费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国内外研究团队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前不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希副教授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教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喆教授,济宁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吴伊丽教授,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论文已在《自然》子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凝聚素通过调控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从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老年病“年轻化”趋势应引起注意
应该看到,老年病年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阿尔茨海默病也概莫能外。国家卫健委制定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这些危害因素中的很多种,在年轻人中都日益普遍,这种变化也会带动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由此看来,此事对于年轻人是一次警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老年病,到了必须趁早预防的时候。去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21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总知晓率超过九成,但主动就诊率仅有一成多。该病的防治存在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和治疗成本高的“三高问题”。年轻人不仅应该多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而且当发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强化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则更有治本作用。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倡导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等。在降低患病风险方面,则要着重防范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据《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