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呼和浩特:做强区域特色产业 扮靓乡村振兴美景

(上接第1版)全年投入清水河县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61亿元,加快发展杂粮富民、养殖富民、林果富民、旅游富民、光伏富民、风电富民、物流富民、园区富民“八大富民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完善配套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加快物流、仓储等基础建设,重点补上设施、营销等短板,推动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助推脱贫地区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销售。推动利用自有电商平台资源、自媒体销售、网红带货等方式开展农特产品销售活动,依托“邮快合作”打通农特产品销售寄递绿色通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的供应链体系。2022年,快递进村服务覆盖率98.3%,投递量达516.84万件,是2020、2021两年投递量总和的1.53倍。同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全年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消费渠道累计销售农副产品4.27亿元。

开展样板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启动呼和浩特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自然生态资源、红色革命文化等优势,探索实施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并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新型旅游服务业等,有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集中力量在全市打造1个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县(武川县),10个样板乡镇,63个样板村。样板区共投入1.08亿元,实施产业、小型公益等项目54个。武川县黑沙兔村、清水河县老牛坡村成功申报自治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综合示范项目”试点村,武川县、和林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先行示范旗县。

今年我市要推动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推动农村发展更有活力、推动农村环境更加宜居: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2万亩,新增优质苜蓿草6万亩、青贮玉米10万亩,优质苜蓿草自给率达到45%以上。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露地菜5000亩,新建蔬菜产地保鲜冷藏库12座。推进实施宏福高端设施农业园等项目。深入落实“奶九条”政策,新建续建规模化奶牛牧场10个,新增奶牛6万头以上。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培育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赏花品果等业态,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0个,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园各1个……

锚定目标不松劲,躬身实干促振兴。相信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