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不仅反映一个地区对研发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平。2022年,首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52.4亿元,增幅12%,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六连增”,达到1.68%,创新指数居全区第1位。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一个个智能制造的自动化工厂正加足马力,保障畜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由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奶牛疫病防控技术创新研发专项,项目总投资5026万元,其中专项经费2513万元,自筹经费2513万元,依托金宇的动物三级实验室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2022年起,我市打响研发投入“攻坚战”,制定《呼和浩特市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完善研发导向的企业激励机制。为198项符合要求事项兑现市本级奖补资金2708万元,为190家企业兑现自治区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2979.8万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生物产业龙头企业,不仅享受到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奖励资金238万元,其公司建设的“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传染病疫苗与诊断试剂工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也在当年获得市科技局兑现政策奖补资金50万元。“创新政策的兑现,是真正为企业提供助力,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大做强。”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宁表示,好的政策能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022年,市科技局积极与财政、税务、统计等多部门联动,精准开展研发投入奖补等科技惠企政策宣讲,针对性开展政策解读工作,让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各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并积极兑现政策奖补资金。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李孔燕对记者说:“去年我们通过各项科技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给予奖补达到2700多万元,在这种激励机制下,营造了全社会都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调动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在激励企业投入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争取上级财政科技经费,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及方向,2022年共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28150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5650万余元,带动企业投入6亿余元。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