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婧姝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妇联积极组织实施“首府巾帼铸魂、青城巾帼建功、家家幸福安康、维权关爱帮扶、巾帼志愿服务、强基扩面提质、网上妇联建设”七大行动,政治思想建设成效显著,工作实绩亮点纷呈,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实施“首府巾帼铸魂行动”。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府巾帼宣讲团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广泛开展“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群众性主题宣传和“妇女恳谈会”活动381场,覆盖妇女群众2.6万余人。大力选树宣传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建功标兵等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和集体各1个,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1名,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7名,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10个,推荐申报全国巾帼建功标兵3名,全国文明岗4个,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1个。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活动155场,使首府各族妇女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
聚焦妇女创业就业,深化“青城巾帼建功行动”。深入推动“青城就业创业巾帼行动”,挂牌“北疆布丝瑰创业就业基地”“青城布丝瑰手工坊”“巾帼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和“青城巾帼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举办“北疆巾帼心向党 携手喜迎二十大”巾帼科技服务走基层活动30余场。扎实推进“青城巾帼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种养殖、家政服务、手工制品等职业技能培训37期,培训妇女1879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推荐申报7家自治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组织273名妇女群众参加“乡村振兴·巾帼有我”内蒙古小镇姑娘大赛;推荐3名巾帼非遗传承人参加“星绣未来”乡村女性经济赋能与非遗传承项目;在武川县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聚焦家庭教育工作,深化“家家幸福安康行动”。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共揭晓全国、自治区、市级以上的“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50户。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举办“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系列活动50余场,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册。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网络,挂牌191个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深入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建立自治区级以上儿童之家等家庭教育基地26个,依托各级各类阵地举办主题活动745场。加强家庭儿童关爱,发挥“最美家庭”“爱心阿姨”优势特色,围绕捐资助学、亲情关爱、爱心陪伴、心理疏导、法治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50余场,捐赠物资36.6万元,受益家庭230户。
聚焦妇女儿童保障,深化“维权关爱帮扶行动”。印发《呼和浩特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呼和浩特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指导旗县区编制完成各地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创建自治区“两纲”示范旗县区工作,举办全市妇女儿童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促进首府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持续抓好维权“五项机制”,强化妇女维权服务,全年接待群众来电来访446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51次,家庭教育个案指导75例。组织巾帼普法讲师团开展“学法用法与法同行”送法进万家公益活动86场,参与群众3万人次。督导实施自治区妇联“蒲公英”项目6个,累计举办讲座67场,家庭纠纷调解及个案服务371件,制作普法小视频60期。紧盯妇女群众急难愁盼,举办“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发放价值40850元的免费药品,为521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举办健康讲座44场;积极开展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工作,为142名患病低收入妇女发放救助金142万元。
聚焦文明实践活动,深化“巾帼志愿服务行动”。发展壮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呼和浩特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全市各级妇联共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226支,共有巾帼志愿者122691人。持续深化“我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十送”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创建“三个城市”主题宣讲、普法维权、心理辅导、文明劝导和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216场。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全力打造“娘家人陪你‘益’起温暖过大年”“一碗香粥温暖青城”等志愿服务优质品牌。大力宣传在巾帼志愿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妇女和家庭先进典型,推荐1人获评自治区首届北疆巾帼志愿服务典型十大感动人物,呼和浩特市向日葵困境儿童关爱计划项目入选自治区首届北疆巾帼志愿服务典型十大优秀项目。
聚焦妇联组织改革,实施“强基扩面提质行动”。制定下发《呼和浩特市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联系所在区域妇女群众制度》《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制度,落实妇女大会代表、各级妇联执委联系妇女群众的工作机制,直接联系妇女群众17.5万余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行业妇联、呼和浩特市邮政快递行业妇联;在4个巾帼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居民小区、社会组织建立27个“妇女微家”和11个妇女小组,指导7个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妇女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市共有村(社区)妇联1309个,各行各业妇联执委21892人。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基层妇联执委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培训1533人。
聚焦网络服务群众,实施“网上妇联建设行动”。加强网上妇女之家建设,通过整合市、旗县区两级妇联30个新媒体账号,打造以“呼和浩特女性”旗舰品牌为引领的“一网两微四号一视一抖”网上妇女之家全媒体平台,累计推送信息6192篇,原创视频187条,粉丝量13.2余万人,其中140余篇信息被中央和自治区级媒体采用。打造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在“呼和浩特女性”全媒体平台增设“巾帼送岗”“巾帼家政”“名优特品”“法律维权”“妇儿课堂”等专栏,通过“群众点单,妇联派单,巾帼志愿者接单”的形式,强化了网上妇女之家的功能性和使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