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会生
在领导眼里,他是工作踏实的好下属;在同事眼里,他是为人善良的好大哥;在亲朋好友眼里,他是父母的孝顺儿子、妻子值得依赖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他就是赛罕区公安分局民警赵剑。
在很多人印象里,警察的工作代表着忙碌、危险和不顾家,赵剑亦如此。好在父母理解、妻子支持,他可以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从警数年中,赵剑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1次。2005年,赵剑的儿子出生了。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自从当了爸爸,他对父母的感情也更深厚了起来。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儿子3岁时,赵剑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小孩不同,不但走路步态异常,还总是摔跤,而且不会说话。
为了查清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赵剑和妻子带着儿子去北京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大脑先天性发育不全”。医生解释说,这其实就是“脑瘫”,目前无法医治。
听到这个消息后,夫妻俩如五雷轰顶,他们怎么也无法接受孩子得了这样的病。此后的几年,妻子一直在家照顾孩子,而赵剑但凡有假期,一家人就会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看病。然而直到花光了积蓄,孩子的病情也没有缓减。
“不如放弃吧!”很多人都这样劝他们,可赵剑不愿意。
“怎么说都是一条生命,何况是自己的孩子,他已经很不幸了,我怎么舍得再放弃他。”抱着这样的想法,赵剑打定主意要把孩子养大、养好。哪怕医生已经定论,但他依然心存希望。
赵剑与妻子一道给儿子制定了一个“宝贝计划”:每天都要自己穿衣叠被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天做50个仰卧起坐,锻炼身体并提高灵活度;每周末一起逛公园;每个月回爷爷奶奶家一次,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享受淳朴的乡情。
一句“爸爸再见”,儿子要连续练习几十次;一段不到50米的路程,儿子要磕磕绊绊走10分钟……已经数不清多少次看到儿子受挫,也数不清多少次在心疼愤懑等情绪交织下黯然流泪,但看到儿子那清澈眸子里的担忧和自责,作为爸爸,他能做的只有更坚强、更努力。
再后来,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他把孩子送到一家私立小学,为的是让儿子能在正常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孩子一直读到小学四年级,直到2017年由于无法继续上学,他们只能让孩子在家学习锻炼。
赵剑说,陪伴儿子的过程,也是他完善自我的过程。
2014年7月,赵剑在侦办一起贩卖毒品的案件中,一名女性犯罪嫌疑人涉嫌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但她还带有一个3岁的孩子无处安置。赵剑这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与同事们一起照顾了孩子一周左右后,才辗转将孩子交给监护人,临走时孩子抱着赵剑不松手,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为之泪目。
赵剑说,陪伴儿子的过程,也是他对父母更为感恩的过程。
赵剑出生在武川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自小家中贫穷,兄妹四人相依为命长大,父母为了抚养孩子付出了很多,如今父母均已年近古稀,赵剑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回老家陪父母,哪怕是待一晚上吃一顿饭,也尽可能多些时间陪伴父母。
赵剑说,父母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他要时刻为儿子树立榜样,让儿子更开朗、更乐观、更自信。
在赵剑夫妻的努力抚养和悉心照顾下,他们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虽然每天仍需要做康复,周六日都要去医院做系统治疗,虽然说话仍然一字一顿,走路依旧摔跤,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赵剑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满。“我只有不断地努力工作,给我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让他勇敢地生活。”这是一位父亲的承诺和期许。
2021年8月,赵剑调任到赛罕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同年年底,赵剑家庭被授予第三届呼和浩特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