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塔寺

图片来源:IC photo

■高雁萍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因城内及周边召庙云集而素有“召城”之称;只要谈及召庙,当地老百姓随口就说:“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由此可见这座城市召庙文化历史积淀之深厚。

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召庙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慈灯寺,清雍正五年(1727)奉旨赦建,历时五年建成,清廷赐名“慈灯寺”。

慈灯寺坐落在呼和浩特玉泉区五塔寺后街南侧,寺内三重殿宇之后,有金刚座舍利宝塔一座。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五座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筑,蒙语称“塔本·索布日嘎”,汉语俗称五塔,后连同寺院,被称为五塔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最后一个主持阳察尔济格根三世圆寂,没有寻访呼毕勒罕,此后慈灯寺再无活佛,喇嘛全部回到小召,五塔寺从此日渐衰落,殿宇坍塌,草木荒芜,到20世纪60年代末,除金刚座舍利宝塔和山门,其它建筑已荡然无存。如今五塔寺内的其它建筑及围墙,都是依据历史文献、历史照片、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遗址发掘,在原址复建而成。

五塔为砖石结构,通高约16米,建立在一个凸形台基上。金刚宝座下部为仰复式莲花瓣束腰须弥座,腰部四周以代表金刚五界宝座的狮、象、马、孔雀、迦楼罗五种动物及法轮、宝瓶、金刚杵结图案为装饰浮雕。须弥座与金刚座之间的汉白玉上,刻有蒙藏文吉祥语。

金刚座共七层,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挑檐,第一层用蒙、藏、梵三种文字刻出《金刚座般若波罗密多经》,以上各层均镶砖雕佛龛,龛内鎏金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金刚座南面开券门,门楣浮雕左右对称,上方嵌有雕刻着蒙、藏、汉三种文字的“金刚座舍利宝塔”汉白玉匾额一块,券门两侧饰有形象生动的四大天王、伎乐和佛经故事砖雕。

入券门,拾阶而上,出罩亭,象征金刚五界的五座小塔呈现在金刚宝座上。中塔高七层,四隅之四塔略低,均五层。五塔各层浮雕图像与金刚座浮雕相差无几,每层也有砖雕佛龛,整座五塔合计有鎏金佛像1563尊,尊尊庄严宁静、慈祥优美。

岁月更迭,星移斗转,朔风吹拂,如今的佛像,鎏金只有在五塔东南角的角落里还隐约可见。

五塔是根据佛教经典《金刚经》教义而设计,其造型比例适中,线条柔和舒缓,采用了圆塑、浮雕、半立雕和线雕的装饰手法,既细致优美,又富丽堂皇;既有印度伽耶式佛塔的风格,又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范例。我国较有名气的同类型五塔还有四座,分别建在北京真觉寺、碧云寺、黄山寺和云南昆明妙堪寺。

五塔寺宝塔北面照壁上,从东往西依次嵌有三幅线雕石刻图,分别是蒙文天文图、须弥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其中署有“钦天监绘制”的蒙文天文图最为珍贵。此图刻于乾隆初年,正是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在钦天监担任重要职务的时候。

明安图生于1692年,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1712年被选入钦天监为官学生。由于学习勤奋、钻研刻苦、成绩突出,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学习期满后被留在钦天监任职,历时五十一年,经康、雍、乾三朝,将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他热爱的科学事业。

钦天监的职能为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这在五塔寺的蒙文天文图上一览无余。1705年呼和浩特公主府建成,恪靖公主准备从京城搬来,康熙皇帝同意后,钦天监随即择得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三日辰刻易于公主起程。

蒙文天文图是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所有标注都用蒙文,度数用藏码,准确而详细地刻出传统的星辰坐标二十八宿一千五百余颗可见星,并以偏心圆黄道圈的移动,十分合理地表示了二十四个节气和十二生肖及十二宫等。蒙文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也是明安图留给家乡内蒙古的永久财富,五塔寺因此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