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光明的前景有着必胜的信念。这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人民至上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
人民至上是宏大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七十余年来,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心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等,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人民至上又是具体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很重要的一个衡量的尺度一定是具体在我们党领导下,具体到每件事具体到每一个人。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抗疫斗争中最大限度地救治每一位患者,一个都不能少。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样一个都不能少。
二、人民至上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人民至上是有丰富的理论支撑的,是历史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但同时它也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从来都是实践的。从追求温饱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人民既是理论的应用者,也是实践的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导者,人民又是实践的主体,不扎根于实践,人民至上就是一句空话。人民至上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民至上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不跑偏、不走样。
三、人民至上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回首往昔方可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思想,并且团结奋斗,才有了今日繁荣昌盛和强大的国力,这背后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党百年纵深里,每一个时代都能体会到人民至上的思想和实践。人民至上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关键目标,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让人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四、人民至上是引领的也是自觉的
人民至上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特别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有党纪法规具体要求的引领,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到的示范引领等。同时人民至上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共产党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我服务意识。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代创造新的辉煌。没有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普遍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是未知的,更不可能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五、人民至上在冲锋里也在坚守里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任何危急险重时刻,无数英雄前辈都能义无反顾地无畏冲锋、无畏奉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至上流淌在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血液里,坚守一百多年却始终如一。民有所忧党必念之,民有所盼党必行之。冲锋是一种胸怀天下,坚守同样也是一种胸怀天下,因为党心承载着民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牢牢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既善于学习借鉴又不迷失自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六、人民至上在制度里也在情感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制度建设问题,制度正逐步健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越来越赢得人民的支持,越来越取得人民的信任。在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中,要把人民至上制度跟情感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有责任把国家制度当中点点滴滴埋藏进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环保、生态等领域健全制度和保障,不断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承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进一步释放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潜能。
七、人民至上在付出里也在收获里
一百多年来,为了人民利益,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奉献、付出、甚至牺牲。我们收获了人民的信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将一事无成,这是个双向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才取得今天的丰功伟绩和繁荣富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解决了人民群众一件件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心最大、人心相通所以要守好人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现代化的受益者。
八、人民至上在成就里也在蓝图里
在回望我们党一百多年成就时,每个时期的成就里都能体现人民至上的思想,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的更多,同时它也出现在我们的蓝图里。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思想,突出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让人民富起来,才能实现国家的强盛。共同富裕是十四亿人的,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人民之所盼,乃施政之所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心所向,素履以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殷殷期盼。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牢记人民重托,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