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国际·体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政策资金保障有力 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上接第1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内建设总部,规划用地136亩,总投资30亿元,一期项目占地33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计划投入15亿元,已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7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每个研究中心都是由各科研领域实力最强的团队牵头建设,通过双聘、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已汇聚80多位行业专家,链接了育种、畜牧、营养、工艺、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等领域科研团队500余人。未来三年将集聚150位行业专家、超过1500人的科研团队。

同步建设国家乳业计量中心、标准检测中心等创新载体,着力打造面向全行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目前,已吸纳39家成员单位。积极布局奶牛繁育与育种中心,着力把赛科星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种公牛核心育种基地;推动蒙牛集团与首农集团奶牛中心合作,成立现代奶牛种业科技公司。全市已经建成奶牛综合生产性能测定中心4个、奶牛核心育种场2个、良种奶牛扩繁场16个。2022年,引进优质种牛2.9万头(其中进口2.1万头)。

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与45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21家企业和24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了9位院士和90多位行业专家等产学研科技力量和人才团队,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突破乳业“卡脖子”技术。前期支持的“奶牛生物育种与繁殖关键技术”“婴幼儿与儿童营养发育乳制品评价研究”“乳酸菌发酵技术研究”等重点项目已取得了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了乳业技术创新水平;开发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并在万头规模牧场应用示范,牧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41公斤/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搭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性控胚胎工程中心,突破了国内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瓶颈,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搭建了乳品营养评价模型和系统,填补了国内乳制品营养评价标准的空白;掌握了高品质乳清蛋白的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以创新之力锻造“中国奶罐”,以科技之力打造“世界乳都”。未来,首府将持续走草畜一体化、农牧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平台在奶业中的运用,通过智慧牧场等智能化生产手段提升生产效益。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