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今年以来,我市以“四个最严”要求为统领,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防控食品流通安全风险为主线,通过“3+”工作法切实做好民生“食”事,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着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督促食品销售企业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重点指导各地督促辖区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连锁销售企业总部和其他高风险食品销售主体配齐配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建立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控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和机制并有效运行。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辖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力度。将企业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管理制度以及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要内容。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改善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环境和消费品质。开展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督促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开办者严格落实对食品、食用农产品及其经营者的入场查验要求,严格落实入场销售者进货查验记录等要求,大力推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加大对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明确的重点品种监督检查力度,严防无合法来源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重点时段、区域、场所、品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全面强化“智慧赋能+队伍能力”,着力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强化食品经营许可数据归集及推广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实现食品经营许可数据全面汇聚和应用分析。推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建设。依托“蒙冷链”追溯系统,研发农批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功能,以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及高风险蔬菜为重点,试点开展追溯功能应用,推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高风险蔬菜等产品赋码上市。强化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持续督促食品流通主体入驻“风险管控平台”,引导食品销售企业通过“风险管控平台”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完善食品流通检查员库,开展专业化检查员培训,着力提升检查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理论水平和日常监管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升监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