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丁瑞:18年匠心坚守只为繁育好牛

(上接第1版)“在家畜育种行业,对每个优良基因性状的筛选、每头种牛的悉心照料、每支产品生产的严谨专注,不断与0.01的微小误差较真,都是工匠精神的坚守,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丁瑞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个行当,一辈子做好一个行当。

也正是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丁瑞渐渐成长为赛科星研究院生产中心负责人。

提高种公牛饲养水平是奶牛繁育工作的难题。2019年底,在冬天零下20—30℃的情况下,丁瑞在牛场连续住了3个月,每天在牛舍观察巡视6小时以上,夜间认真读营养学书籍。经过全面观察和分析研究,他摸索出了新的饲养方法,通过营养调整、饲养流程改进、冻精生产工艺改进,加速了种公牛的改良效率,使得每头核心种公牛增加产量1万支/年,2020—2022年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

正是无数像丁瑞一样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研发人员的默默努力,推动着内蒙古奶业振兴。近年来,赛科星研究院累计培育优秀种公牛300余头,并参与全球荷斯坦奶牛注册遗传评估,排名逐年提升,2023年在呼和浩特市出生的种公牛No.291HO22027的GTPI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历史性地排名比肩同期全球基因组青年公牛第35名,引领中国奶牛育种新高度,谱写了内蒙古奶牛育种新篇章。同时,赛科星研究院的性控冻精生产能力为亚洲第一,冻精产品销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是自治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入选种业企业“国家队”。

不懈钻研成就了丁瑞的不凡人生,他先后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北疆工匠、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等荣誉称号。据统计,18年来,他直接参与生产制作良种奶牛冻精产品550万支以上(性控冻精250万支,普精300万支),繁育良种奶牛超过130万头,不仅显著改良了奶牛的生产性能,而且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科研,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自治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建设好内蒙古这个‘肉库’‘奶罐’添砖加瓦。”丁瑞信心满满地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