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体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稳居自治区首位

(上接第1版)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专利导航计划,“口蹄疫疫苗制备方法”等三项专利获得国家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为高等院校搭建知识产权转化平台,组织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驻呼高校,参加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座谈会,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实现高价值。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仅2022年办理商标质权登记受理44件,涉及出资商标492枚,担保债权数额共计4.9亿;办理专利质押125笔,质押金额达21.7亿元。此外,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在市人民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专项法庭,以“1心+1会+1院+1办+1庭”多模式组合,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构建“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指引》要求,促进和规范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维权援助工作管理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优化提升。《管理办法》规范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的机构职责、申请条件、综合服务内容、申请程序以及处理流程等管理工作,着力引导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向着职责明确、体系完整、运行规范发展,有力保障和维护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当前,我市全力以赴实施“强首府”工程,深入推进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知识产权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内涵,我市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把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融入激励创新的全过程、促进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各环节、扩大对外开放的各方面,让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创造迸发新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今年,我市要通过多项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一是把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统筹中,推动《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建立问需于企、部门共建、跟踪评估等工作机制,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示范样板。二是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进度,尽快完成办事大厅的建设,协调解决机构设置问题,争取年内获批。三是创建国家级乳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乳业行业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努力为我市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以上。四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名录库,集合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多种力量,保护创新成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