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上一版 下一版  

呼和浩特:“链”起产业优势 “聚”起发展动能

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旭阳中燃二期项目

大唐清水河万家寨20万千瓦风水互补项目

蒙牛全自动生产线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全景

技术人员检查光伏发电板

●本报记者 杨彩霞 耿欣 文/图

新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积极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全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厚植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呼和浩特打造成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发展之城”。

1 绿色农畜产品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液态奶项目采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液态奶灌装速度,每小时可灌装4万包,是目前全球最快、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灌装生产线。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基地,从原料预处理,到精密配料,再到包装,近十几道工序在一条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工作人员只需控制大屏幕,通过中控控制一台电脑,就可以精确控制工厂的每一条生产线、每一台设备。

2022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奶、奶粉、智造体验中心、智慧牧场四大骨干项目竣工投产。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八期鲜奶、奶酪、低温三大工厂建成投产,九期奶粉项目开工建设。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10%。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田间到餐桌”,呼和浩特形成了“研发——生产——市场”全产业链条。

“我们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屠宰机械人,产能达到650头/小时,年屠宰加工生猪300万头。” 内蒙古正大鸿业食品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2022年,全市农畜、奶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四肉”总产量同比增长5.8%;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相关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8.4亿元,同比增长13.7%。

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建设项目有序推动。今年,呼和浩特将全力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94个。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液奶三期项目,推进奶粉二期项目建设,建成奶酪生产车间,加快18万头奶牛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九期奶粉项目全面建成,加快推进正缘4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开工建设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盛健50万只奶山羊、清水河5万只奶山羊、贾国龙功夫菜超级中央厨房等项目;推动实施正大食品二期等项目,把绿色农畜产品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2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在和林格尔新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运营商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

走进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的制冷站,宽大的厂房里冷却系统高速运转,机器发出的嗡鸣声交织混响,为智算中心的IT设备正常运转提供冷源降温。据悉,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通过采用液冷等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全面降低智算中心能耗,实现绿色发展。

“智算中心的发展由传统的硬件软件向‘智件’升级,让用户无需关注底层算力芯片和技术细节,以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开发模式,实现带着数据来,拿着成果走。”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项目经理郑智军说。

近年来,我市发挥政策、资源、网络、算力等优势,紧紧抓住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内蒙古)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战略任务,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市已建成北方规模最大、运算能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建成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北方中心,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与周边城市良性联动、协调互补的发展格局。

在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数字屏幕上显示的“天翼云4.0:一朵分布式云、一朵自主可控云、一朵安全可信云、一朵开放合作云”是指一个服务共享平台,可以为国家基础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服务,未来它的服务触角将延伸到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

如今,中国电信全面推进云网融合,已成为拥有全栈自研技术和全系列产品云服务商。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田立华说:“依托呼和浩特市的多种优势,我们将持续投入建设新一代的算力中心,满足天翼云4.0的发展,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立足为京津冀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持,为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的定位,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龙头作用。”

3 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

在占地约3000亩的呼和浩特市中环光伏产业园,齐聚了中环、欧晶、鑫环等十几家新材料企业。记者在中环晶体五期的生产车间看到,8、9米高的单晶炉整齐排列,半圆形炉座上的直拉头不停旋转,将炉中的高纯度多晶硅料加热融化,一点点结晶拉棒成5.5米长的圆柱体硅棒。“当前市场需求火爆,我们公司的数千座单晶炉都在满负荷生产,之后硅棒将运往南方进行切片,最后制作成太阳能光伏板。”内蒙古中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马慧说。

经过不断发展,我市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呈双高,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属于成长最快的产业集群。

2022年,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总量的26.2%,居“六大产业集群”投资之首。建立了以中环为链主,鑫华、鑫环、欧晶、中晶、欧通等多家企业参与的产业联盟,引进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光伏装备延伸,新增签约项目23个,13个已落地。实现产值为738.6亿元,同比增长59.4%;营业收入763.6亿元,同比增长56.1%。

我市硅材料产业已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以硅材料产业为核心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达26.0%,同比增长60.0%;单晶硅产量达21.9万吨,同比增长5.3%,进一步实现由光伏材料产业基地向“中国硅谷”的转型突破。

今年,呼和浩特将全力推进鑫环10万吨颗粒硅、鑫华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中环领先半导体二期、中晶高性能碳纤维及氢气瓶、远景智能制造产业园、开沃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正泰智能制造、华耀三期、福明光伏智能制造产业园、天皓60万吨玻纤制造、国佳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中锂三期、圣钒四期等项目。

4 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成长

作为疫苗行业的龙头,金宇生物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完善的产品结构,疫苗产品涵盖猪、禽、反刍和宠物四大类110多个品种,检测诊断试剂200多个品种,是国内产品品类最齐全的动保公司。

金宇生物拥有“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农业部反刍动物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实验室。此外,金宇生物安全三级动物实验室获得国内首家大动物感染试验授权,可以同时开展口蹄疫和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开发相关试验活动。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是在新兴产业中发展基础较为深厚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其中金宇保灵口蹄疫疫苗的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并形成以血清、培养基生产为配套的产业供应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特色突出。

随着延链补链项目的大力引进,我市集聚了一批知名现代医药企业,目前正在围绕中蒙医药、疫苗检验检测、生物安全等,全力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由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向生物疫苗研发生产的转型突破。

在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多名研究人员正端坐在显微镜前专注地进行实验。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已形成“动保、环保、农产品加工”三大业务板块,是核心动保生态圈国内领先企业。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为实现有效防控,公司建设了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布病疫苗是基地生产的主导产品,因具有的‘不感染人、怀孕母畜可用、可鉴别’这三大创先优势,可对‘布氏杆菌病’防控作出独有的成就性贡献。”

5 现代化工产业“能化一体”转型加速推进

在托清经济开发区清水河县产业园内,三联化工搬迁技术升级项目一期年产32.4万吨的电石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电石炉主体工程是这次技术升级的核心,通过把电石炉的尾气回收再利用,能有效降低电耗,升级改造后四台电石炉年产电石量可提升到32.4万吨。”三联化工搬迁技术升级项目副经理贺志华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以石油炼化、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2022年,久泰10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总投资48亿元的旭阳制氢项目投产,兴泰30万吨BDO、蒙联化工3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石油呼石化和中海油天野化工实施战略重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完成投资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总额的20.0%,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投资额排第二位,有效带动现代化工产业转型加速推进。

自落户清水河县以来,全国化工500强企业之一的旭阳集团建设了年产300万吨焦化项目,并重点推动煤化工产业技术向煤制乙醇、煤制合成氨及上下游产业延伸。

煤在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焦炉煤气,旭阳中燃二期项目就是将高温焦炉煤气的热量进行回收,用于当地的冬季供暖,目前供暖面积可达到30万平方米,使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效益附加值得到提高,同时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项目的高效运转,得益于一套自动可靠的控制系统,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曼介绍:“二期项目采用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无人操作,与人为控制相比更准确、更及时。”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19个。以高端化、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和现代焦化工产业链,走出一条现代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新路子。

6 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增势迅猛

在和林县羊群沟乡,一台台“白色巨人”迎风缓缓旋转,上头是风力,到了脚下就变成了电力,这是内蒙古龙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风电场,这里共有66台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约为60万度,相当于100个城市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该公司负责人马艺峰向记者介绍,基于呼和浩特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公司把呼和浩特市作为投资的重点,针对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能源管理来打造建设“零碳园区”,开发风电和光伏资源。

我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清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清洁低碳转型。2022年,远景40万千瓦碳达峰先行示范基地、天能重工15万千瓦风电项目基本建成,金山电厂二期扩建项目3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大唐200万千瓦新能源打捆外送项目全面开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二期上报国家能源局审核。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其配套产业。新能源项目抓紧布局,发展潜力凸显。武川县碳达峰先行示范风储基地项目、大唐和林格尔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黄河一带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及未利用地生态修复300MW光伏电站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加快建设。2022年,全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投资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6倍,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的17.6%。

今年,我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将实施重点项目42个。建成投产大唐200万千瓦新能源打捆外送、清水河联合新能源光伏发电、呼市热电厂灵活性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山电厂三期、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二期、中电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推动清水河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推进实施赣锋锂业10GW锂电池、三一重工新能源重卡等项目。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