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民政局:精准施策 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本报讯 2023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科学施策、细化服务,多方联动、优化活动,全力搭建起首府更专业、更有温度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

一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筑牢未成年人保护之基。2023年,市民政局进一步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带动引领作用,以出台规范性文件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强化各成员单位使命担当,推动各部门将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任务落到实处。持续投入43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构建了以市民政局为指导、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依托、各旗县区民政局和项目执行机构联动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新体系。同时引入40家社会组织,链接40余个公益慈善资源,招募161名志愿者,将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得更充实、更专业、更全能。

二是科学施策,细化服务,构建多元关爱保护体系。推动“1个中心+9个工作站+N支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工作体系向纵深发展,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核心,辐射9个旗县区、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不断完善困境儿童动态管理、风险评估、个案会商、跟踪服务等制度,坚持“月调度、季研判、年问询”,及时填补各地未保制度空白,解决矛盾问题。今年以来,市未保中心站内救助未成年人32人次,站外临时救助困境儿童955人,完成困境儿童入户需求评估828人,实地探访2160人,培训乡镇和村居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1407人,各旗县区累计开展困境儿童个案服务76次,小组活动88场。

三是多方联动,优化活动,常态打造未保服务品牌。精品化打造“‘未’爱守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和“小桔灯”关爱孤残儿童志愿服务品牌,针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开展政策解读、亲情陪护、作业辅导、康复矫治、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活动124场。与市人民检察院、妇联、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建立未成年人社会综合救助体系,组织未成年人保护法进校园、自护教育、监护能力培训等未成年人活动216场,开展社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关爱服务86场,近30000名未成年人参与受益,逐步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关爱保护机制。

(张静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