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滚石上山不松劲

——白二爷沙坝治沙干劲引领和林格尔县绿色发展纪实

●内蒙古日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张晓琴

白二爷沙坝树木葱郁、枝叶婆娑,万亩林海绿意盎然;乳业开发区厂房林立,机声隆隆,项目建设一派热火朝天。

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产业绿”,只此青绿间,是和林格尔县在“白二爷沙坝精神”引领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用绿色画笔描摹的壮美画卷。

昔日,白二爷沙坝育林人用青春和热血在茫茫荒漠谱写了不朽传奇。今日,和林格尔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清晨的阳光影影绰绰地洒在盛夏的林子里,护林员常太平穿梭其间。早上8点,他已经巡视了1000多亩树林,由于穿着迷彩服,似乎与树木融为了一体。

“防火,看树木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枯死的,需不需要补植,还要注意野生动物有没有生病的……”说起巡林的任务,常太平如数家珍。

常太平是白二爷沙坝第一代治沙人,1982年参与治沙工作以来,在白二爷沙坝生活了40年。从最初植树治沙,到现在守护林场,他把根也扎在了沙坝。

“一会儿不到林子里看看,心里就不踏实。”常太平说,“和这些树打了半辈子交道,我已经离不开这片林子了。”

白二爷沙坝,是20世纪80年代和林格尔县40万亩荒漠中最大的一害。

“人迷眼,马失蹄,白天点灯不稀奇。”这是白二爷沙坝黄沙肆虐的真实写照。 (下转第2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