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1.行政机关在什么时间节点,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2.什么样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3.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行政机关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纳。
4.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决定,其中不正确的决定是?
答:违法行为轻微的,一律不予行政处罚。
5.从宪法实施保障机关来看,我国属于哪个机关实施宪法保障的模式?
答: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6.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针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7.关于行政处罚的执行,说法正确的是?
答:银行收受罚款后,应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
8.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什么?
答:申请行政复议。
9.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情形包括哪些?
答:1、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2、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
3、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10.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的情形包括哪些?
答:1、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能;
2、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3、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期
1.如何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各地区各部门防范化解本地区本领域重大风险责任。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强化突发事件依法分级分类施策,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注重提升依法预防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完善公共舆情应对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突发事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造谣滋事、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应急处置法治意识。
2.如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
答:1、加强行政调解工作;
2、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
3、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4、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
3.什么是行政调解?
答: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通过沟通、说服、协调、劝导,促使各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纠纷的活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