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7月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2年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进行新闻发布。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介绍,2022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部署要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强化环境监测监管执法,积极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大气环境状况方面,全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2.9%,高于国家考核目标2.6个百分点;全区12个盟市PM_2.5(细颗粒物)、PM_10(可吸入颗粒物)、O_3(臭氧)、CO(一氧化碳)、SO_2(二氧化硫)、NO_2(二氧化氮)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除乌海市PM_10浓度1项指标外,其余全部达标。水环境状况方面,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6.9%,高于国家考核目标9.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2.5%,优于国家考核目标3.5个百分点;地下水考核点位Ⅰ~Ⅳ类水质比例73.5%。地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优良率86.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国控监测点达标率达到98.4%。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2.68,与2021年相比基本稳定。声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

据介绍,2022年我区完成了黄河干流及16条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优化布设河套灌区手工监测点位23个、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点40个,实现河套灌区农田灌溉退水水质监测全覆盖,全面完成沿黄3公里范围内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和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突出问题整改,流域内35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7.1%,黄河干流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为Ⅱ类,支流小黑河三分闸前断面成功消劣。继续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全年完成清洁取暖改造37.5万户。加强水污染源头防控,对97个重点断面开展汛前问题排查整治和汛期加密监测,推动24个断面水质实现升类。新增划定、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10.5万亩耕地安全利用、1.29万亩耕地严格管控任务,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我区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管理,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落地应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火电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新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6个,布设农田灌溉、退水水质监测断面104个,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评审。全区重点单位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率达到98.9%,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96.7%。自治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荣获全国“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