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暑期来临,防溺水知识须牢记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暑期来临,正是儿童及青少年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中山西路派出所民警凌剑欣提醒,家长们务必重视孩子的安全防护,要从根本上增强孩子的自护自救能力,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凌剑欣说:“人在溺水后,2分钟后便失去意识,4—6分钟身体就会遭受不可避免的伤害。不管是野外的小溪河流水库,还是游泳池,都可能会发生溺水危险。如果在野外落水,很难被及时营救,因此,孩子们不仅要远离野外危险水域,在正规游泳池,也要牢记游泳安全。所以,游泳要选择正规、安全的场所,且必须在成人的陪同下。下水前应先热身,做好准备活动,但不宜太剧烈,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也不要在水下憋气。”

“另外假期旅游去海边一定要小心离岸流。”凌剑欣解释,“离岸流又叫裂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海岸经波浪区向海中流动的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由于离岸流流速极快,而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只需1秒钟就可以达到2.4米,就能将岸边的游泳者带到深水区域,危险性极大。离岸流看起来和附近的水面不太一样,有时甚至看起来很清澈平静,让人有下去洗脚践踏的欲望,但这也是它的危险之处。所以,我们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

那么,如果不慎落水应该如何自救呢?凌剑欣表示:“不慎落入水中,首先千万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以便争取获救的机会。其次要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落水者有很大帮助。最后如果孩子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自己带到岸边。”

“请一定要告诉孩子,万一遇到同伴落水,千万别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施救。”对于万一遇到同伴落水,该怎么正确施救,凌剑欣说:“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严禁盲目下水救人,也不要手拉手施救,因为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面对同伴落水这样的突发意外,应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寻求附近大人的帮忙,同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如果有多名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在等待救援力量期间,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就地取材,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漂浮物抛给落水者,为其争取时间。救生圈、木板、篮球等都是可用的漂浮物,如果身边找不到这样的漂浮物,尽可能多找一些空的矿泉水瓶等塑料瓶,抛给落水者。与此同时,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使其抓住,拖拉到岸边救起。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凌剑欣说。

凌剑欣提醒,一定要牢记并做到防溺水“六不准”,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