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刘艳霞
盛夏时节的白二爷沙坝树木葱郁、枝叶婆娑,万亩林海绿意盎然,处处孕育着生机与活力。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白二爷沙坝林场始终扛好“生态大旗”,努力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白二爷沙坝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当地流行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面对这样的场景,以当年的老县长、共产党员云福祥为代表的一代代治沙人,让12万亩沙海由“一点绿”变成“一片绿”,发展到现在的“和林绿”,几十年的荒漠播绿壮举,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的“白二爷沙坝治沙精神”。
一大早,记者沿着白二爷沙坝山路行至白二爷沙坝六号山,遇上正在巡林的护林队,“我们每天巡林的主要任务是护林防火,看树木有没有生病虫害、有没有枯死的情况,需不需要补植……”队员刘俊钱和常太平是白二爷沙坝第一代治沙人,他们分别于1982年、1983年参与治沙工作,已经40多年了,从最初植树治沙,到现在守护林场,他们把白二爷沙坝当自己的家,把植树造林当作毕生的使命。
刘俊钱看着身边的松树、柠条,他说:“这些都是当年老县长带着我们亲手种下的,如今小树苗已经长成大树了。当年治沙条件特别艰苦,在下雨天点柠条,晚上晾着的衣服到第二天起来穿时还是湿的,我们就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继续点柠条。”说起往事,刘俊钱眼里闪着晶亮的光,护林工作很艰苦,40多年来每日与树为伴,坚持植绿、爱绿、护绿,白二爷沙坝林场在他与同伴的守护下,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
护好一方青山,筑牢生态屏障。近年来,为了高质量推进巡护工作,一方面,林场通过新修防火道,安装热成像和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为巡护人员配备对讲机、背式灭火器、望远镜等装备,实现了人防提质,技防“快 、准、广”的补充,逐步由过去的“人防”向“人防+技防”互补管护新模式发展。另一方面,林场根据资源区划分布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区,建立了林长负总责,副林长包挂护林员,护林员巡护管护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形成了每片都有专属责任人的保护架构。
此外,为了确保造林绿化成果的安全,白二爷沙坝林场从宣传入手,通过书写、张贴标语和树立标牌,发放护林公约等形式,对林场周边群众进行林业政策和法规宣传,使得广大群众爱林、护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步提高,也为森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白二爷沙坝林场场长康树军说:“40年来,‘白二爷沙坝精神’像一粒种子播撒开来,生根发芽,感召和激励着林场职工坚持一张蓝图,久久为功,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安全屏障。”
新征程上,白二爷沙坝林场将积极推进自治区级白二爷沙坝森林公园进行整合优化,立足保护治理和生态惠民的宗旨,高标准严要求编制森林公园实施方案,逐步探索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同时,依托现有教育基地基础,逐步升级改造宣传载体,实现旅、养、宣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