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在托克托县医院义诊

●本报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 文/图

“大夫,我刚做完肿瘤手术,您给看看接下来该怎么治疗?”“我刚从外地赶过来,请问哪位是赵大夫?”“大夫,我老伴这个腿恢复得怎么样?”……7月22日一大早,托克托县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就挤满了就诊患者。

“今天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来医院义诊,我特意带着老伴来复诊。”50岁的刘永锋,一边安顿老伴在义诊台前坐好,一边给骨科大夫拿X光片。“专家到了家门口,群众看病方便多了。我们本来打算去市区复诊,但知道今天县医院有专家义诊,我们就直接来这儿了。”

“像刘大爷这样的患者还挺多。”托克托县医院肿瘤科主任周鹤告诉记者,“自从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来县医院帮扶后,县医院不仅门诊的人数增加了,住院的患者也增加了,而且有时还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据了解,北京协和医院与托克托县医院于2010年建立对口帮扶关系。13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先后选派15批次38名专家进驻托克托县医院进行对口帮扶,通过教学查房、学术讲座、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工作,使县医院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科建设、人才梯队逐步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2016年顺利完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晋升评审,2021年被自治区卫健委评为“全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示范医院”。

专家团队的到来,一方面,让托克托县及周边群众足不出县就享受到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解决了当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进修培训让医院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留下了一支永久的、不走的“协和团队”。同时,通过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了远程会诊,开启了让患者少跑腿、信息数据多跑路的就医模式。

据了解,今年3月,托克托县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顺利签订了为期4年的对口帮扶协议。北京协和医院精心选派肿瘤治疗方面的6名专家和科室骨干同时到托克托县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分属于肿瘤内科、基本外科、妇产科、核医学科、骨科、放疗科。

“我们这批来的医生主要是对托克托县医院的肿瘤治疗进行重点帮扶,目前工作已开展4个月。希望通过示教操作、病案讨论、医生进修等方式,言传身教,带动县医院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增强受援医院‘造血’能力。”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赵林对记者说。

“今年,北京协和医院派出6名资深专家帮助我院填补了在肿瘤治疗、放疗及核医学科方面的空白,夯实了妇产科、骨科、普外科的学科建设,我们争取利用3到5年时间达到三级乙等医院的管理和诊疗水平。”托克托县医院院长李月旺说。

托克托县医院是我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京蒙帮扶合作,谋篇布局“双首”健康行动,以“首都”带“首府”,推动首府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双首”健康行动共有来自首都的18家医疗机构、35个合作项目下沉呼和浩特,并呈倍增式和链条式发展势头。

“下一步,我们主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从三个方向发力。第一,以‘三医’联动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DIP付费改革、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向进行发力。第二,在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力,我市将建设县医共体监测平台和医改监测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日常运营进行监管,提高我市医院的管理能力。第三,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向发力。目前,我市积极开展首府地区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攻坚行动,持续深化与北京、天津等先进地区医院的合作交流,重点打造自治区公立医院重点培育建设重点专科25个、市级公立医院培育建设重点专科12个;加大与区外优质专科医院合作力度,推动旗县区‘名专科’医院建设(启动20个‘名专科’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质扩容、普惠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市卫健委副主任赵锦明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