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李鹏飞 阿乐腾图亚)近年来,武川县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抓党建促进组织振兴,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武川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党旗领航,六新聚力”县级党建品牌,打造机关二级党建品牌65个,乡镇二级党建品牌9个,村党支部三级党建品牌93个,建强11个“共同富裕党建联盟”。在党建“强基”上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党组织队伍能力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紧扣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一主线,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村“两委”干部服务基层和致富带富能力,推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头雁领航”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培育村级后备干部295人,培育致富带头人334人。强化“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县级党群服务中心1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9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93个,广泛引导村民参与村集体管理、监督、发展、建设全过程,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武川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围绕“两麦一薯一羊”、乡村旅游、冷凉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全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整合资源、组团发展,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聚合力。目前,武川县9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已达到10万元以上,达到20万以上的有25个行政村,达到50万以上的有3个行政村。比如,耗赖山乡圪顶盖村利用衔接资金入股内蒙古牧科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均分红7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哈乐镇德胜营村党支部整合资金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打造融合机车文化体验、户外运动、骑行拓展等为一体的微度假乡村旅游基地,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载体、以康养为支撑,围绕“吃住行游购乐”等旅游要素,实现乡村主题文旅和乡村新产业建设发展双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活力。
抓党建汇聚高等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武川县积极总结提炼好“党建+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将人才使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内46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实现企企联建、村企联建,形成以马铃薯产业、燕麦产业、肉羊产业为主的抱团式发展团组5个,有效提升了武川县特色产业占领市场的攻坚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助力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同时,推动科研人才在品种选育、提高产量、产品开发等方面与企业高频互动,成功培育马铃薯、冷凉蔬菜、藜麦新品种17个,开发马铃薯、燕麦下游产品6大类112个品种,成功打造了“源味武川”“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武川土豆”“武川燕麦”“武川肉羊”等6个地理标志商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