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建军
白二爷沙坝地处和林格尔、清水河、平鲁三县交会区域,属于库布齐沙漠延伸带,横卧在黄河中游的古力半基河与浑河之间。1980年前,该区域是和林格尔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飞播种草、设点治理、植树造林等种种举措在白二爷沙坝这片荒漠上收效甚微。1982年6月,时任和林格尔县县长的云福祥同志带领由120名青年组成的专业治沙队,肩负“为黄河阻沙源、为内蒙古山西两省三县涵水源”的神圣使命,拉开了“治沙大会战”的序幕。41年躬耕不辍、41年坚苦卓绝、41年接力坚守。从1982年起,一代又一代白二爷沙坝人披星戴月、前赴后继,将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魔鬼大三角”改造成如今的北疆林海屏障,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沧桑巨变,为“三北”生态工程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的“白二爷沙坝精神”,彰显了在传承中坚守绿色林海的红色使命担当。
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内蒙古的发展,到中央工作后,先后4次到内蒙古考察、6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擘画了内蒙古的发展蓝图。从“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再到“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升为‘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期许更多、分量更重、要求更高了。
作为自治区首府,要在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中担负起首府使命,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增添更多“青城绿”,首府各级党员、干部应发挥带头作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传承践行好“白二爷沙坝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奋进力量,在全面提升首府城市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火热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再立新功,共同把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不可破。
要传承践行“白二爷沙坝精神”,汲取“实干担当、勇担使命”的魄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白二爷沙坝防沙治沙的实践经验启示着我们,从理念到构思,从蓝图到实景,惟有使命在肩,才能坚定信心信念,朝着目标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向前进;惟有实干担当,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用实干成就梦想,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传承和践行“白二爷沙坝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紧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使命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执著和干劲,用知重负重的担当和唯实唯勤的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以“生态美”的实际成效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要传承践行“白二爷沙坝精神”,汲取“滚石上山、不畏艰辛”的毅力。不畏苦寒,自得其芳。白二爷沙坝防沙治沙的实践经验启示着我们,越是在发展的紧要关头、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滚石上山不松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我们要把“白二爷沙坝精神”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坚定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永不言败的斗志,定好的、认准的事就要迎难而上、敢闯敢干,充分发扬“一往无前”的冲劲和“钉钉子”的钻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生态建设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万马奔腾”,以一域之光为“三北”生态工程和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局添彩。
要传承践行“白二爷沙坝精神”,汲取“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定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白二爷沙坝防沙治沙的实践经验启示着我们,奋斗目标一经确定绝不能半途而废。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白二爷沙坝精神”与“三北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脉相承、发扬光大,永葆耐心、细心,以“难必克”的坚定凝聚“业必兴”的力量,让“生态”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最持久的支撑,让“绿色”成为首府最鲜明的底色和人民最厚重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