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霞 杨彩霞
10月1日,记者跟随新城区文明办及新城区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典型、新时代好少年等,以听讲解、实地观摩的方式,亲身感受近年来首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当日,受邀的新城区辖区道德模范等走进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参观了大青山革命英列展厅和大青山革命历史展厅。
“在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后,我了解了多松年、李裕智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被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党的忠诚热爱深深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为建设美丽家乡而努力奋斗。”新城区新时代好少年云茜激动地说。
最美青城人温长利说:“通过重温大青山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深刻感受呼和浩特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今天又看到了我们首府蒸蒸日上的发展,由衷地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自豪。”
逛景点、品美食、赏街景······假期的恼包村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近年来,该村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文旅小镇,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
新城区辖区道德模范等参观了恼包村的规划版图、民宿展览馆、村史展览馆、旅游景区等地后,纷纷赞叹这里发生的变化。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温光明感慨道:“‘全国文明村镇’恼包村真的是一个集文明、现代于一身的村落,确实是乡村振兴的典型。”
新城区新时代好少年季杨梓墨对恼包新农村赞不绝口,“这里碧水环绕,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环境优美,像极了画中的江南水乡。我最喜欢这里的欢乐水世界、观景摩天轮、火车主题广场和勇士部落,假期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游玩,特别开心!”
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刘玉敏从小在呼和浩特长大,亲眼见证了呼和浩特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的呼和浩特道路平整宽敞,建设了一系列高架路网工程,给市民出行带来便捷。通过实地观摩,感觉我们的城市真是变化太大了,这是我们呼和浩特人身逢盛世的幸福和骄傲,我热爱呼和浩特,希望我们的家乡越变越美,越变越好。”
“看到以前的老旧小区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对于市民生活需求的重视和回应,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幸福感倍增。”观摩完给水团老旧小区改造后,2022年二季度赛罕好人常国文感概地说道。
10月1日上午, 赛罕区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观摩人民路街道水文社区给水团老旧小区改造、满洲里断头路通车、大黑河沿岸生态治理和景观带。
给水团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很多老旧小区一样,存在基础设施破损、环境脏乱差、供暖温度无法达标等问题,这些都成了长久以来困扰小区居民的“烦心事”。
今年4月初,赛罕区开始对给水团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内容包括基础类、提升类、完善类三大类项目。走进如今的给水团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内环境、靓丽美观的楼体外墙、平坦宽敞的柏油路面、种类多样的健身器材、规划有序的空中线网……小区内新建成的为老服务中心里,爱心厨房、公益书屋、艾灸健康诊疗室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不仅能够为辖区1600多名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还为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爱心岗位,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来到刚建成通车的满洲里路记者看到,现场道路宽敞平整,路面标志线清晰醒目,曾经的“断头路”华丽转身,成为了一条“通畅路”。建的是道路,连的是民心。“打通‘断头路’是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的重要民生工程。路越修越宽,市民越走越顺畅。” 2023年5月青城好人、曙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海瑞对记者说。
秋高气爽,大黑河碧波荡漾,走进大黑河郊野公园主题花海,五颜六色的花朵在蓝天白云下摇曳生姿,为青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到眼前的美景,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冯俊英感慨地说到:“近年来,首府的变化有目共睹,我相信呼和浩特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入秋后,大黑河两岸的风景更美了,不仅有连绵不断的花海,还有观景台、健身步道和供游人休息的生态小景,来游玩的人可以深入花海拍照打卡,成片的紫色马鞭草花海,感觉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花香。” 赛罕区新时代好少年兰图高兴地说道。
走进“湖湾林舍”特色露营地,浓浓的国潮风扑面而来,营地有国风帐篷区、儿童研学区、日茶夜酒区和乡村民宿。和煦的阳光下,孩童嬉戏林间,一幅“与自然日常为友,归林间做个闲人”的慢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生活在呼和浩特我们感到很幸福,我爱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赛罕区新时代好少年宝音对记者说。
随着大黑河沿线景观不断完善,便民设施不断增加,环境不断美化,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傍碧海而憩、穿花海而游、踏青草而依”,越来越多的人闻“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