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首府:以高能级科创平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 通讯员 王秀云 冯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核心领域、方向和任务,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完善科创平台支撑产业发展机制,全速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了区域创新体系核心引擎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增长极。

打出政策组合拳,营造优质创新生态。从2022年修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到2023年新出台的《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均对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有着明确支持,极大地调动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的积极性。全区首家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营,首府正在积极争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半导体硅材料创新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平台735个,其中国家级33个,自治区级404个,市级298个,创新平台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已成为首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技部的精心指导下,自治区政府成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建设规划,自治区科技厅负责组织协调,我市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定期调度推动,自治区、呼市两级政府多次赴科技部汇报衔接建设工作。省部会商、厅市会商高站位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今年9月25日召开的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会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坚持突破创新、靠前谋划、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及时总结,打造首府科创品牌,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以任务为牵引,高质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我市坚持科技发力,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通过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中心扶持力度,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主体能级,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构建了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与此同时,坚持强化科技合作,政府部门靠前服务,牵线搭桥,用好“外脑外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加大与“985”高校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共建了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工大、中国农科院、长三角研究院科创中心等2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增3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政校企创新创业联盟,创新合作取得了新成效。

目前,作为国家标杆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汇聚了102家成员单位,包括伊利、三元、君乐宝等企业和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了10名院士、113名高级行业专家、27名海外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突破了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已联合中科院青岛所等区内外高校院所,组织实施了21个项目,自主开发出国内首款苜蓿60K液相芯片,创制出国内首个抗除草剂、低残留苜蓿新种质,缩短了苜蓿传统育种周期4-5年;各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