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职能部门带您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内容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云强介绍,提到食品添加剂,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物质。其实这些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添加物,一旦在食物中添加就是违法行为。目前我国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400个品种,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

云强介绍,“零添加”指食品中完全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但目前真正零添加的,一般都是些非常简单的产品,如“零添加”酱油,不添加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其中最关键是不加防腐剂。但没加防腐剂的酱油保质期短。大型酱油厂能实现超高温杀菌、无菌包装,在不开封情况下,“零添加”酱油也能有比较长的保存时间。而一旦开封,若无法尽快用完,很快就会变质,吃起来反而对人体有害。“零添加”的肉制品,尤其如此。

另外,市面上一般能够购买到的“零添加”“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手段,如果商家或多或少使用了添加剂,但没有标示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云强介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有明确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物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符合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尽量选择正规大型平台,避免在没有售后保障的地方购买。选购食品时,建议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选购前关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拒绝购买“三无”食品。如果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或发生消费纠纷,在保留购物凭证的同时,建议消费者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