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推动内蒙古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切实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功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打造服务保障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工作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改革开放、塑造优势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合作,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底线思维、保障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能源产业、战略资源、农牧业等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在支撑保障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切实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保障民生、凝聚民心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各族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主要目标

到2027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中等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防沙治沙成果显著,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模范自治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内蒙古现代化各项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到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能源体系基本建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提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继续走在前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部署七个方面主要任务

1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 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

■ 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

■ 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

■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 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 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3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 推动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 加强矿区治理修复

■ 创新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体制机制

4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

■ 提升传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 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 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

5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 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

■ 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

■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

6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

■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 加强区域协作互动

7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加强守边固边兴边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保障措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强化政策支持

●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