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雕”城市内涵 “塑”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王英

秋日的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微风轻拂,明媚的阳光下一件件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绿植交相呼应,浑然天成。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园区,新落成的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位于园区道路东联西通的中心点,是一幅绿色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来,呼和浩特通过深挖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美好。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之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在这里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光有草原文化,还有红色文化和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众所周知,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的力量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不仅可以“雕”城市内涵,还可以“塑”美好生活。

作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传承城市文化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鲜明文化特色。此番打造城市主题雕塑群、举办国际雕塑艺术展、建设国际雕塑艺术园和雕塑艺术馆,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厚重的城市文化积淀,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品位,展示出优美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了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气质;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思想觉悟,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草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呼和浩特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变就文化说文化、就文化做文化的思维定式,力促文化进步,使文化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深沉持久的力量。特别是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的成功举办,使得文化艺术成为呼和浩特展开国际对话、讲述中国故事、增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互鉴的纽带,也成为呼和浩特展现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面貌的重要载体,是呼和浩特展现国际化包容开放的文化格局的有力实践。

作为人民的城市,呼和浩特通过“文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期待。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不论是大召广场《昭君和亲》沉浸式演出,又或是国际雕塑艺术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呼和浩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一批又一批优质文化的提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彰显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一座舒适宜居、别具一格的现代城市,一定有着自己的城市内涵和文化特色。当文化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时,可以期待,呼和浩特将不仅仅是生存空间,是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更是我们可以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