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在新城区东街街道老缸房社区小街巷熙熙攘攘往来的行人之间,总能看到身着反光背心的一支队伍穿梭在社区各处。他们就是老缸房社区义警服务站的义警志愿者。
处置突发事件、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义警队员们虽然不是专业的警务人员,却对基层社会治安工作样样在行。
“看到义警巡逻,我们就特别踏实。”这是老缸房社区居民对义警队的认可。
“老缸房社区内老旧小区集中,治安一直是我们工作的短板。今年辖区派出所党支部联合老缸房社区党委成立了‘义警服务站’,成员大多是辖区的党员志愿者。”老缸房社区党委书记张亚宁介绍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增强了社区群防群治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平安志愿者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社区义警除了日常巡逻、应急处置外,还要对小区内发生的各种纠纷进行调解,成为群众、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派出所之间沟通的桥梁。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义警转达,民警也能通过义警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民们有啥需求会及时跟我们提,我们也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义警凯伦说,“我觉得当义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尽管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在‘多管闲事’,可我觉得值!”
像老缸房社区这样拥有义警队伍的社区在新城区并不在少数。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党委与辖区各街道党工委联合推行义警队伍建设,吸纳社区党员、社会团体、热心群众等志愿者,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同防范社会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城义警”防控体系,党建引领整合社会治安辅助力量,释放出基层治理“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