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鼠胚胎首次在太空中生长

日本研究人员首次在国际空间站(ISS)上成功培养了小鼠胚胎,旨在探索人类在太空怀孕是否安全。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交叉科学》。

“或许未来的火星之旅中可能有人怀孕,毕竟前往火星需要6个多月的时间。”该研究负责人、日本山梨县大学Teruhiko Wakayama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以确保如果那一天到来,人类能够安全地生育孩子。”

Wakayama团队在地球实验室里进行了第一步,从怀孕的小鼠身上提取了处于早期双细胞阶段的胚胎并将其冷冻。

这些冷冻胚胎于2021年8月由SpaceX公司的一枚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到ISS。它们被储存在Wakayama团队设计的特殊设备中,这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冻并培养胚胎。4天后,宇航员用化学方法保存胚胎,再用返回舱将它们送回地球。

Wakayama介绍,这些胚胎只生长了4天,因为它们只能在子宫外存活这么长时间。

研究人员研究了这些返回地球的胚胎,以检查它们的发育是否受到太空高辐射和低重力的影响。

研究显示,胚胎没有出现受到辐射后DNA损伤的迹象,可能是因为它们只在太空中待了很短的时间。

同时,胚胎表现出了正常的结构发育,包括分化为构成胎儿和胎盘的两组细胞。Wakayama指出,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因为之前认为微重力可能会影响胚胎分化成这两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目前尚不清楚胚胎在太空中发育的后期阶段是否会受到干扰。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处于怀孕后期的孕鼠在美国宇航局的太空飞行中历经9~11天返回地球后,产下了正常体重的幼崽,由此表明幼崽能够正常发育。

因此,Wakayama认为,基于这一点和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许哺乳动物的太空繁殖是可能的。然而,他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在微重力条件下,足月分娩的小鼠幼崽或人类婴儿是否会面临生存困难。

现在,Wakayama团队正计划测试被送往ISS后返回地球的小鼠胚胎植入雌鼠体内,是否可以发育成健康的后代,这将为胚胎暴露在太空辐射和微重力下的生存能力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此外,研究人员还计划测试送到ISS的小鼠精子和卵子是否可以在太空中通过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

(据《中国科学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