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托克托县:解难题办实事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本报记者 苗青 通讯员 乌力更

日前,在托克托县广袤的土地上,玉米、大豆、高粱等113万亩农作物相继丰收,为了帮助农户们解决农作物收储、晾晒等问题,托克托县农牧局、各村党支部、合作社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促干,走进田间地头在解难题、办实事上下真功夫,让主题教育的硕果在秋收时节“如约而至”,努力实现秋粮稳产保丰目标。

目前,托克托县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古城镇缸房沟村相关工作已收尾,全村12800亩土地全部变成了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选用密植品种、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这些科学种植模式可帮了我的大忙了。”村民樊舰艇说,他种植了1万多亩玉米,今年玉米收购价每吨2730元,减去流转费、种子化肥成本,每亩地纯收益达300元以上。

秋收农忙时节,在农机具服务项目带动下,新营子镇常家营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约50个。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常家营村党支部瞄准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扩大缺口,积极对接市场引进种植合作社,通过帮办带种的方式交由合作社进行种植、收割、经营,实现了“小田变大田”“零散变集中”“竞争变联合”的转变。同时,利用村集体30余台大型拖拉机和各类大型农机具,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对外作业,不仅提高本村耕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平,也助力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玉米、高粱收获后必须及时晾晒,为此,新营子镇党委全面动员和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积极为多个合作社协调引进8个储粮塔和10余个烘干设备,为农户排解晾晒难的问题。

在托克托县22万吨粮食储备仓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为秋粮储备做准备。目前项目已接近收尾阶段,5排高大的圆筒形建筑整齐排列,预计12月5日开始装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粮食出入库总量达到14万吨,将极大缓解全县储粮问题。

“以前苦于晾晒条件有限,往往造成霉变等损失。现在好了,我们可直接把粮食运过去进行清理、烘干,解决了‘丰收后的烦恼’!”托克托县新营子镇种粮大户王起胜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