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

翠微披锦绣 景色醉一方

大青山前坡初冬美景

哈拉沁生态公园

沙坑公园(吉沙公园)入口处提升项目区

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

敕勒川草原

●本报记者 刘丽霞 文/图

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总面积11.2万亩,总投资5120万元。整体分为三大区块:第一区块在生态路以北(红山口至榆树沟沿线),大青山保护区东西10公里、南北1.5公里范围内对防护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补植补造4.12万亩、52.2万株,森林抚育77.5万株。第二区块在110国道新城区段以北,生态路以南(红山口村至保合少村),实施重点区域绿化提升5.28万亩、64.7万株,森林抚育187.2万株。同时重点打造生态绿带沿线的9个村庄17个景观节点。第三区块在敕勒川草原及周边、回民区部分地块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8万亩,目前该工程已全面完成,实现了大青山前坡生态功能的总体提升。

大青山前坡重点区域建设项目亮点多

沙坑公园(吉沙公园)建设项目

沙坑景观改造项目是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坑公园(吉沙公园)景观区域,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呼包高速(G6)以北,哈拉沁沟以东,哈拉更新村以西,总占地面积850亩,区域内主要的改造手段是将原有采砂立壁进行景观放坡处理,结合地势地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改造,重点打造坑内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土地,将原有生态恶劣的采砂废弃地通过园林景观的处理手法,打造成为一处集休闲游览、生态观景等功能分区的综合性公园。区域内栽植大量具有观赏性的绿化树种,植物配置注重色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乔灌花草相结合,选用乔木包括樟子松、旱柳、白蜡、五角枫、火炬、山桃、山杏等几十余种,地被植物有马蔺、景天、萱草、波斯菊等。

哈拉沁沟生态治理项目

项目位于大青山前坡,呼包高速(G6)以北,河道西临哈拉沁村,东接哈拉沁生态保护区,向北距哈拉沁水库约15公里。规划区南北长约3200米,东西宽约480米,占地面积约2295亩。哈拉沁沟生态治理以打造流畅优美的河道线形为主线,营建河沟两侧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次为目标,对河沟两岸生态进行全方位优化改造,将其演化成为一条灵动的飘带,并于临近京藏高速桥区域营建开阔的水域景观,成为该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景观亮点。主要改造手段是将河道工程建设与绿化植物配置相结合,根据河道两岸高差变化,对驳岸进行放坡处理及生态处理,补植大量抗旱、耐涝的植物,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保证河道泄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治理和改善哈拉沁沟周边整体水土环境。

雅马图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雅马图森林公园位于呼锡路以东,G7京新高速以西,呼和塔拉东路以北,包含大青山南麓的大面积山体及洪积扇平原所在区域,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11万亩)。雅马图森林公园的整体规划充分依托基地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配有12.7公里的登山步道,致力于打造一处呼市近郊体现草原特色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公园根据基地内宝贵的植被资源、地貌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承载的游览功能的分为:呼和塔拉草原风光区、森林探险活动区、森林休闲娱乐区、历史人文保护区和体育拓展活动区共计五个分区。

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周边草原生态提升工程项目

敕勒川草原已经成为首府的一张城市名片,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建设管理,按照“尊重自然规律,模仿天然草原,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案,应用乡土植物品种、配合科学的建植和管理技术进行生态修复,与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全面合作,敕勒川草原逐步形成了气势辽阔的草原风貌。

按照建设“草原都市”的定位,新建绿地空间要以“草”为底色,乔灌组团、花团锦簇、层次分明的要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根据发展现状,在连接敕勒川草原的呼和塔拉西街部分路段改造建设了以草为主体的草原生态景观,将原有的单一乔木种植形式,通过符合草原特征的设计思路进行建设,大量补充草类、花卉类等植物品种,增加生态草坪和生态停车位,让现有植被恢复层次感,形成疏朗通透、疏密有度的效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