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 通讯员 孟祥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赛罕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乡村工作抓起,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实出效。
“由于身体原因,我一直不能及时参加支部活动,今天组织给我送书来,我很开心,也很感动,再也不怕‘掉队’了!”赛罕区巴彦街道黑土凹村的一位老党员感慨道。
开展主题教育,党员是重心。为了不让一个党员学习“缺课”、思想“掉线”,赛罕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打造“行走”的学习课堂,共为600余名老党员送去理论学习读本和资料。每到一处,送学志愿者都是“问冷暖、话家常、集建议”,既确保主题教育不留空白,也拉近党组织与老党员之间的距离。
赛罕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凝心聚力解决群众的“心头儿事”,做到对群众的反映“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截至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入户走访80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件350余件。
为让主题教育成果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赛罕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以学促干,在推动乡村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结合各村实际,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各村已列出发展计划项目27个,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