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实策促实效,我市确保流动党员在主题教育中流动不流学

●本报记者 杨彩霞

“退休后告别家乡,来到呼市女儿的家,心中难免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然而,社区党组织主动联系我,让我这个流动在外的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度,有了‘家’的感觉。大家在一起谈学习、谈体会、谈生活,党组织的活动更拉近了邻里邻居的距离,感觉特别亲切。”山西省原平市流动党员贾玉田由衷感慨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加注重”重要指示要求,在抓实流动党员主题教育工作中紧扣全覆盖高质量目标,细化实化方法对策,以精准排查系紧联络纽带,着力解决学习教育覆盖难问题。

为确保流动党员“不漏学、不掉队”,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行动。

采取“定期会商机制”跨地区合作“定向摸排”。在市域之内,组织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梳理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清单,明确旗县党委“三个到位”、乡镇党委“四项责任”、村社区党组织“五件必须”的改进措施,分类建账、跟踪管理市域内流动党员3593名。在市域范围外,分析流入和流出呼市的党员数量与流向,先后与乌兰察布市、山西省忻州市、海南省海口市等党员流动较为集中地区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动态共享流入流出党员信息,常态化推动1751名流出党员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指导972名符合组织关系转接条件的流入党员“安家落户”。

开展“党员找党员行动”分领域“重点模排”。依托快递、物业、出租车、互联网等行业党委,动员老乡、同事、工友、战友的力量,对物流园区、商圈楼宇、配送站点等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新增核准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264名,在接单系统中向用户显示服务者的党员身份,激励引导党员带头规范个人言行。

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兜底摸排”。以全市398个社区和965个农村党组织为基本单元,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门栋入口、新建住宅区、专业市场等地张贴《致广大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借助对全市108万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登记内容,将摸排流动党员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开展,依托城区556个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开通党员服务热线为流动党员“安家”提供“直通车”式服务,广泛宣传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找党组织。

截至目前,通过“三种摸排”一体部署,全面深入摸清流动党员“家底”6280名,指导各级党组织采取“流出地确定一名联系人、流入地与流出地对接一次、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季上门走访一次、每年民主评议一次”的五个一措施,实现教育管理、联系服务全覆盖,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