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首府:夯实基础 着眼全局 推动重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伊利集团副总裁刘大鹏:

加速产业布局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空前,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会上的任务清单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同时,对于我们企业也是难得的机遇。”伊利集团副总裁刘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目前,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奶产业集群项目加速推进,年产20万吨奶酪及深加工项目已投产、高端婴儿奶粉二期项目明年4月份投产、奶酪三期深加工和奶粉脱盐乳清深加工项目2025年5月份投产、优然全球总部基地启动建设;托县18万头奶牛、土左旗沙尔营4.2万头奶牛、清水河县5万头奶山羊三个养殖示范项目陆续建成。

伊利积极推动奶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在上游,建设了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低碳环保技术最先进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在中游,打造数智化发展的典型样本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创造全球奶业多项之最。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积极构建“零碳产业链”,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目前,已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建设5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打造零碳园区,其中两个并网发电、1个11月并网、两个年底启动实施。

“同时,我们建议加大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为上游养殖企业搭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并扩大贴息范围,出台奶业生产保险调节机制,加大对牧场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发展数字化智慧牧场。未来,伊利将继续担负起奶业龙头企业责任,持续加大投入,积极稳供应、保运转、强信心、提能力,发挥好产业链稳定器作用,助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

紧紧抓住新机遇助推首府奶业振兴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内蒙古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内蒙古作为国家的‘奶罐’,加快奶业振兴是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内容。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会制定的任务清单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与我们奶企的关联点和承接点比较多,比如加大饲草种植、比如整线推进奶业全产业链建设、要打造世界级先进的乳业制造集群,这些都和我们的企业息息相关。蒙牛要借助此次契机,紧紧抓住新的机遇,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红利,从任务清单中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承接,助推首府奶业振兴。”

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蒙牛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呼市两级党委政府在奶业方面的总体战略部署,聚焦“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形成种好草、育好种、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优质饲草扩面提质,加强牧场建设区域协同,集中、集聚、集约用好土地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规模牧场和牧草基地,加强优良品种培育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优质胚胎移植,扎实推动牧场增牛补栏,从根源上解决乳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与此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乳制品精深加工,完善在内蒙古的产业链布局,充分打好“草原牌”“有机牌”,大力宣传内蒙古乳业绿色天然健康的形象,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覆盖度,为首府、自治区奶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蒙牛力量。

燕谷坊集团副总裁卢敏: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筑牢“粮仓”安全根基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提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和农业产业强镇。这对于我们燕谷坊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使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燕谷坊集团副总裁卢敏表示,燕谷坊集团旗下的燕麦产业扎根武川县,围绕绿色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国内首个全谷物科技产业园,不仅引领带动了三产融合发展,还为全谷物未来食品科技独立研发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除了武川县,燕谷坊还在锡盟、通辽市等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种植高品质裸燕麦,改善了农田质量,筑牢了“粮仓”安全根基。

燕谷坊还推出订单农业模式,使燕麦种植户不愁劣种歉收,不愁种植技术盲点,还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作物,这也使得武川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燕谷坊始终坚信‘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通过科研赋能,提升种植产量和质量。2022年,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共同建设的内蒙古武川燕麦科技小院获批建设,依托燕谷坊集团,重点研究选育燕麦优质品种、绿色栽培技术和产品营养功能,提高燕麦种业安全与种植效益等。围绕全谷物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带动当地种植农户增产增收新模式,提升燕麦产业链价值,促进全谷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卢敏说。

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前:

加速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7月8日正式开业,集团总部位于天津,是一家致力于生物细胞资源及核心抗体生产的全产业链企业。在过去的4个月,华域集团逐步壮大,符合GMP标准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细胞资源存储基地从8家发展到10家,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领先的高水准细胞药物CDMO+CRO平台。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市发改委、卫健委、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发展“区域细胞组织库及细胞制备中心”工作的批复,是呼和浩特市科普教育基地。

“一份新生儿围产期细胞样本可供全家500人次左右使用,几颗年轻的成人免疫细胞种子可以在人面临重大疾病时救命。作为集团下一步重点发展战略,我们提出了‘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拥有生命的备份’的愿景,致力于提高中国人的细胞存储率。”据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前介绍,企业将在新生儿围产期干细胞存储及成人免疫细胞存储的方向上发力,围绕新生儿围产期干细胞存储业务与各大妇幼保健医院深度合作,针对成人免疫细胞存储业务与各大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有效提高内蒙古地区人们的细胞存储率。

刘向前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公司将砥砺前行,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干细胞临床基地拟备案项目,加快干细胞药品的临床转化进程,确保区域产能;加快推动细胞治疗时代的到来,为地方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地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雷: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雷表示,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召开了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会,充分说明呼和浩特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作为企业我们深感荣幸。

刘红雷说:“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2019年入驻首府,四年来已在首府地区累计投资98亿元,实缴税金约4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截至10月底,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直接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就业2万人。”

刘红雷表示,作为呼和浩特的现代化工企业之一,公司按照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年初,制定了营业收入100亿元的奋斗目标,目前已经达到了80亿元。在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相信今年一定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目前,我们正在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以及清水河县委、县政府积极对接,谋划园区近两年的重点项目,我们想积极发挥企业的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参与到呼和浩特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刘红雷说。

刘红雷表示,近几年,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对现代化工产业有了更大的支持,推出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呼和浩特市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这更坚定了我们在呼和浩特地区投资和发展的信念,作为企业我们将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实现产业从低端到高端、从高碳到低碳迈进,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久泰集团总裁崔轶钧:

用科技的力量赋能现代化工产业发展

内蒙古久泰集团总裁崔轶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会,我们感受到了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这对企业来讲倍感温暖、倍加振奋。

崔轶钧说:“《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内蒙古久泰集团作为呼和浩特市现代化工产业的链主企业,干劲十足。集团在托克托产业园内建设的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自8月投产后现已进入满负荷稳定生产状态,产销两旺,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近19亿元,转化煤炭200 万吨。到2024年,我们的产值将达到60亿元,年转化煤炭超450万吨,利税10亿元。”

崔轶钧表示,下一步,内蒙古久泰集团将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聚焦首府“六大产业集群”中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低碳环保的现代煤化工延链补链项目,推动能源资源综合转化效能持续提高。内蒙古久泰集团将用科技的力量赋能现代化工产业发展,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呼和浩特新篇章贡献力量。

■本版图文由本报记者 云艳芳 武子暄 祁晓燕 张伊焘 提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